“蓬亳奋进”新时代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坚定的奋斗脚步中,2018年已落下帷幕。

这是极不容易的一年,脱贫攻坚尽锐出战、环保整治守护“亳州蓝”、药市整治净化市场……我市突出抓好“三大攻坚战”和“四项专项整治”,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

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亳州GDP增幅达10.1%,为全省唯一一个达到两位数的城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增速全省领跑,GDP总量、全市财政收入等也悄然稳居全省中游。

这是奋斗的一年。功到势起,厚积“亳”发,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的征程上,我们昂首阔步、奔跑追梦,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亳州跨越崛起,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yangwg91122

梧桐树纺织产业园项目

yangwg91124

鸟瞰亳州新城区

yangwg91123

商合杭高铁建设现场

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经济总量增速领跑全省;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药市整治肃清违法违规行为;环保风暴迎回蓝天白云……

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五大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市人民不仅享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也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美美的幸福感和稳稳的安全感。

高质量发展的“亳州现象”

王大磊是古井集团成品灌装中心一名普通的拔盖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复检全自动化流水线上的每一瓶年份原浆的瓶盖是否压到位。在明亮的探照灯下,王大磊全神贯注地察看每一瓶从眼前经过的酒瓶,一瓶瓶拿起、检验、再放下。这组动作,一天工作下来他要重复三万六千多次。“到销售旺季了,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王大磊笑着说。

预计,古井集团2018年营业收入达104.75亿元,成为我市首家营业收入突破百亿的国有企业。该企业已持续十余年保持高速发展。

小河有水大河满。古井集团的发展是亳州发展的具体写照。

除了GDP增速在全省“领跑”,2018年,我市全市财政收入总量突破20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三位,总量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8年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6%,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7.8%,谯城区、蒙城县分别位列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增速10快县。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步伐加快。我市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获评为中药材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省政府评为A档。

省政府办公厅、省统计局将我市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攀升的现象总结为“亳州现象”,向全省推介。

高质量发展大路上阔步前行,和全市上下不断拼搏奋斗、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2018年7月21日,位于亳州经开区的安徽省健怡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比他们预计开工的时间提前了大约一年。

“现在实行了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我们可以一边报批手续,一边建设,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该企业董事长聂连平介绍。

承诺制改革试点这是我市多举措降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市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7.9%,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71%。

2018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报,对“亳州市大力推进降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予以通报表扬。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发展也是如此。区域协调需要“大合唱”,城市乡村需要“比翼飞”。

2018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之年。我市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实现全覆盖;现代农业实现了提质增效。全年粮食总产97.568亿斤,小麦亩产509.5公斤、居全省第一位;市县食品产业园入驻企业10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39家,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40.9万亩;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018年度建设任务已完成88.3%。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让农村群众也有了媲美城里人的生活环境。

开放的亳州向有志于落地亳州发展的企业张开了双臂。2018年,我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8个、总投资873.9亿元,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07个、在建399个。

外地的企业“引进来”,也要鼓励本地的企业“走出去”。去年,我市培育外经主体3家,实现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增长25%,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5家。

1月23日,市统计局发布去年我市发展成绩单。2018年亳州市7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安徽各市第1位,其中,GDP同比增长10.1%,是全省唯一两位数增长的地级市。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一句句广为传唱、朗朗上口的歌词,一度是我们曾经的美景,也一度离我们而去。如今,它们都回来了!

2018年,我市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通过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等措施,对全市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餐饮服务单位等进行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大力开展烟花爆竹禁放、禁止露天烧烤、城区散煤治理等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转办的群众信访件、省环保督察交办突出环境问题等整改工作。

打出“组合拳”,迎回 “亳州蓝”。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5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率61.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只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的魅力亳州,才能实现。

“感谢亳州,在五天假期里带给我们的舒适。”2018年国庆小长假刚过,北京市民韩宝暖给我市写来一封感谢信,感谢亳州这座古城和热情好客的亳州人给她留下了美好回忆。

2018年,我市继续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全年开展了面向全国征集亳州旅游宣传口号、北关历史街区改造、实施精品示范工程等百余项旅游主题活动,新增3A级旅游景区6家,亳州古城、林拥城等5家景区创建5A级、4A级旅游景区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00座,旅客接待服务能力和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严管是厚爱。今天的整治,是为了明天的发展。

为推动我市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药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3月24日起,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药品药材综合整治行动,严厉肃清药品药材全环节违法违规行为。

除整治外,我市还建立健全发展、追溯、监管、诚信、协同“五大机制”,重点解决中药产业中存在的发展层次低、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经营不规范、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保障中医药产业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中华药都”走得更远。

发展更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

2018年7月26日,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第1号令:《亳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首部政府规章,是我市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在上班从这个隧道过,路上能节省十几分钟时间。”市民李健高兴地说。

2018年10月18日,市区建安路隧道正式通车。作为皖北地区第一条内河隧道,建安路隧道对完善亳州市区路网规划布局、实现涡河南北两岸快速通行、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带动涡河南北互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年,我市还建成道东1号地路网工程、高铁片区地下综合管廊、亳州北公交客运枢纽站,贯通绕城快速南西北三线,打通京九西路等5条断头路,中心城区40公里快速路网完成设计;13个国省干线公路PPP项目顺利实施,商合杭高铁2019年底将正式通车,亳州机场将于2020年开工,亳蚌城际铁路、淮蒙阜城际铁路、亳蒙高速等项目有序推进。

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正在编织,对于亳州市民来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加容易。

改善民生没有完成时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努力分好“蛋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谯城区淝河镇6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现同,现在过上了好日子。

张现同家有7口人,其中5人残疾。曾经,一家人住在三间破旧的砖瓦房里,屋里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靠着上级赠送的“扶贫羊”,他们家收入节节攀升,“原来有8只羊,现在有34只,此前卖过三四十只。光卖羊这一项,一年能收入一万多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

2018年,蒙城县、谯城区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区,涡阳县、利辛县列入2018年度拟脱贫摘帽县。我市在聚焦精准、巩固提升上持续用力,发起了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大攻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突破。一年来,出列贫困村25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万人。

脱贫攻坚战,让越来越多的张现同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市委、市政府抓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棘手事、期盼事,努力加以解决,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07万人,完成省目标任务3.5万人的20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5%;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3.91%,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70.23%,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亳州老乡、请你回家、助你创业”活动持续开展,全市共收集创业线索8813个,创业成功6409个,带动投资52.63亿元,创业带动就业7.12万人次。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障进一步提标扩面。748名失能五保老人实现乡镇卫生院集中供养;城市低保标准提高6%,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28%;完成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20所,新建养老服务指导站点100所,新增社会办养老床位650张。

安居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3.4万套,分配公租房2866套。整治老旧小区26.2万平方米。

教育投入持续加大。2018年,我市投资23.1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所、中小学55所。

2018年,我市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创新,着力筑底线、上水平,带给百姓稳稳的安全感。

扫黑必严,除恶务尽。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共侦办涉黑案件5件,涉恶犯罪集团案件18件,摧毁恶势力团伙63个,破获刑事案件300余起,,移交纪委监委案件21件37人。

在专项斗争的强势带动下,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2018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14.9%,其中“八类”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51.8%、“四类”侵财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6.2%。

2018年已经渐行渐远,辉煌属于过去。2019年已经开启,新的事业等待我们努力书写。让我们重整归零再出发,轻装起航!(蒋加磊 张延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