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猪年春节越来越近了。眼下,无论走进各大商场超市,还是打开网络购物平台,浓浓的年味均是扑面而来。
快过年了!写春联、购年货、备年夜饭…… 昨日,记者探访发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准备着迎接新春佳节。
老传统 贴春联 挂灯笼
年三十那天贴春联、挂灯笼,是咱们中国人迎新年的“标配”。1月29日小年刚过,记者走在亳州古城的街头,发现很多大街小巷都已经挂满了大红灯笼,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在市区大行临时年货市场里,记者发现,各式各样的春联已经溢满眼球,一派新春景象。
“现在春联形式多样,不仅外观好看,质量也越来越好。”春联年画经销商杨玉华,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他说,传统的红底黑字春联已被淘汰,最流行的是彩金、烫金、镭射等,有纸制的也有植绒的,有些春联还镶嵌了亮金粉,价格从5元到15元不等。
要说最凸显年味的,还是手写的春联。
记者在市区交通路年货市场一家销售春联的摊位看到,该摊位可以根据市民的要求,现场挥毫泼墨,手写“私人定制”春联。
“前几年特别流行打印的春联,现在很多人又开始回归传统,我感觉手写春联更有生活气息。”站在摊位边等候的市民刘岩说。
记者还发现,市区街头的“猪元素”悄然热销起来。记者走访发现,商场内、超市内,各种猪元素饰品被摆放在店内显著位置,很多市民对“萌萌哒”的小猪造型爱不释手。
“过去过年也就是贴个春联、福字头,现在新年饰品种类越来越多,更能烘托出过大年的气氛。”市民张雅如说。
新年俗 买鲜花 摆绿植
春节的临近,让花卉市场里的顾客逐渐增加,花卉销售也进入销售旺季。在市区幸福桥旁的花市,花儿争奇斗妍,一片姹紫嫣红,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映照着市民喜悦幸福的笑脸。记者可以感受到,花香伴着幸福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新年买些鲜花,可以装扮屋子,更加健康环保,还能寓意着新年能像花儿一样美好。”市民孙琦说,如今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禁放烟花爆竹,以健康绿色的新方式去迎接新年,也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生活方式。
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大背景下,传统鞭炮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电子鞭炮悄然成为新宠。
在大行年货市场里,电子鞭炮均被挂在醒目位置。有的商家为了招揽生意,还进行现场演示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观看。
这些电子鞭炮,外观和普通鞭炮相仿,色彩更加鲜亮。通上电后,电子鞭炮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并伴随“新年好,恭喜发财”的祝福声。“这个好,没有污染还喜庆,孩子也喜欢。”市民苏田说。
办年货 逛商超 网上淘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节最欣喜的忙碌。从逛传统集市,到百货商场一站式购物,年货置办是越来越方便,年货也越来越丰富。
在市区光明路的苏果超市,鸡鱼肉蛋、各种水果、蔬菜、瓜子、糖果、新年礼品盒等琳琅满目,品种齐全。超市还推出了新年消费返券,第二件半价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
记者从我市各商超了解到,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需求,各商家频频调整货品,“微火锅”“脏脏包”“水果干”……市民赵女士正在给孩子们准备过年期间的零食。
“网上啥没有,还去逛啥商场超市?”刚刚参加工作的小马,对母亲热衷于上街买年货并拖着她一起去很是“不满”,“有这时间,网上早就买齐了。”
但小马的母亲王女士认为,“还是上街办年货有感觉。”一边说,一边催着小马快走,“再多逛一逛”。
不过,王女士母女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年货不用置办太多,现在过年期间,什么东西买不到?”
另外,通过朋友圈的微商出售、购买年货,也很受年轻人的青睐。常年在常州工作的市民马丽娟,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美食。“最想吃原油肉,但不会做,也不知道去哪里买,在微信朋友圈求助后,没想到立马买到了。”马丽娟告诉记者,“以后即使春节不能回老家,也能吃到家乡的菜,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最难忘 炸麻叶 蒸合碗
“老板,我要个整羊,家里亲友多,要多做点合碗”“给我来十斤牛肉”……在市区魏武农贸市场,虽然价格比平常有上涨,但牛羊肉摊位前依然人气旺旺。
蒸合碗、 炸麻叶……这些亳州过年的“老本打”,也是很多人童年的年味,至今让亳州人难以割舍。
记者还发现,一些摊点上还摆满了炸好的大鱼、丸子、麻叶,摊位上拉着横幅,打着预订合碗肉的广告。“原来这些都是自己做,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上班族都到腊月二十八九才放假,从外面买现成的,省事!合碗在锅里一蒸,跟过去自家做的是一个味儿。”专门到市场来预订合碗的市民胡海军说。
市区城门楼附近一商家正忙着赶做顾客预订的麻叶,每年春节前一两个月,他们就开始忙碌了。老板张现祥说,过去炸麻叶用煤炉子,今年用上了液化气,“比过去环保,但炸出来的还是不变的味道!”
很多商家不仅销售现成的合碗,还给送货上门。家住市区交通路的市民杨女士提前一周就预订了十个合碗,商家会按照约定,在腊月二十八那天送到她家里。“买早了也不好,腊月二十八送来,大年三十吃正新鲜。”杨女士说。
快评
最浓的年味儿,是团圆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春节的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往,人们习惯以放鞭炮的方式辞旧岁、迎新年,但燃放烟花爆竹后留下的炮皮纸屑和硫磺味久久不散,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小时候,我们最爱随着父母办年货,盼着炸麻叶、炸馓子、做大鱼……大年初一要给长辈磕头拜年,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和网络的发展,这些也都在不断变化中,有人认为,过年的“仪式感”在减弱,如今的年味儿在变淡。
禁放令的实施,如今的春节变得“静悄悄”了,不见炮皮硫磺,抬头看见的是蓝天白云,令人心情舒畅。年味儿似乎在变淡,则让人们有些遗憾。
但无论过年的方式如何变化,春节团圆的文化永远都在。在各种观念、价值观冲突剧变的今天,团圆依然是个强大的文化磁场,依然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灵归宿。
最浓的年味儿,是团圆。团圆让年味儿从未走远,更不可能消散,无论过年的形式如何改变。(李锦文 曾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