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能动地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党员干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要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党员干部,笔者以为,主观能动地把握好如下几点尤为重要。

主观能动地强化政治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组织,且是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执政。在建党之初,面对中华大地沧桑多变、满目疮痍,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要想在中华大地乃至整个全人类成其气候,首要的理念就是把讲政治放在重中之重。或许可以这么说,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只要加入这个组织,其骨血乃至生命里,就已被注入了“讲政治”的“强大基因”。这是我党成立之始的初心及执政历史特别是当下执政的现实决定的!

党员干部,作为先进组织中的先进分子,讲政治是本分和职责。所谓“本分”“职责”,就是安分守己、老老实实、主观能动地讲政治。就是不辱使命、乐于献身,积极主动地讲政治。这是我们执政信仰的本质要求,更是党组织已经成熟的机制体制的本质需要。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中华民族日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应对新情况,适应新要求,主观能动地讲政治更应上升到一个党员干部的至高境界。其实,每个党员干部主观能动、积极主动讲政治,就垫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最大最厚实的政治基础,并会更有效地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时局、驾驭新时代的掌控力和引领力。因此,即便是一名最普通的党员干部,都要把主观能动讲政治作为务必遵循、执行的纲领性准则。

进入新时代,改革攻坚期深水期会出现更多新问题新情况,具体到一个单位,同样需要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迎接各类挑战和考验。那么一个党员干部能否做到主观能动讲政治,将会直接影响这个单位甚至一个地区的风气是否纯正、肌体是否健康、气候是否适宜、运转是否顺畅等诸多方面。可见,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及时局,主观能动地讲政治,是我党与时俱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巨大引擎。

主观能动地增强担当有为责任

主观能动地增强担当有为责任,是一个人思想健康,想为、愿为、有为的基本素质。没有担当、不愿担当的人,应当是一个思想不健全甚至是不健康的人。这种人不仅不会主观能动地强化自我担当有为的责任,还有可能会主观能动地思考不愿担当不想有为的理由。如果都不愿意担当,人类也就没有了今天。或者可以这么说,因为人类已经完成了从猿到人乃至今天现代人的发展进程,所以人的生命的本质里绝对不应缺少“担当”包括“主观能动地担当”的元素。那么,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如果不愿意“担当”,似乎就等于忽视乃至放弃了自己生命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包括自己生命里已经具备的担当的能力和潜质。所以,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就要主观能动地增强个人担当有为的责任。

党的组织及党的干部,当然是由正常的健康的包括很多优秀的人才组成的。从“作为人”的角度讲,主观能动地增强个人担当有为的责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党史国史都完全能够证明,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这个组织的血脉肌体里,到处都充满着显著的担当有为的特征和品质。所以,一个党员干部政治生命里,必然都时刻孕育着充沛的担当有为的元素和品质。没有担当有为责任的党员干部,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担当有为,首先担当才能有为。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需要担当才能有为。新环境新岗位新职务、新矛盾新尖锐新复杂新时局,更需要担当,才可能有为。

没有担当的“有为”,或许只能是投机的“有为”、巧遇机缘的“有为”。而主观能动有所担当尽力而为的人,组织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也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同样,无为之人或者说被动的“有为之人”,也不会被组织和群众记住。

主观能动地改进夯实作风

作风,是一个人思想、工作及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可见这里面更有“主观能动”的影子。改进作风是一个人在思想、工作及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更需要“主观能动性”。改进作风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使我们的工作更扎实更卓有成效。这同样更需要“主观能动”地“作为”。

首先,要把“树正风”作为改进作风的必然,紧抓不放。树正风是大环境,是土壤。它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主观能动地认识好、维护好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环境、土壤”效应。否则,改进作风就会失去“土壤”和根基。每个党员干部,要通过主观能动地“树正风”,来共同培育、形成良好适宜的气候和环境,继而,为卓有成效改进作风创造最佳条件。

其次,要把“刹歪风”作为改进作风的必须,常抓不懈。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方,歪风邪气不能占上风,哪怕是一些苗头,都要及时遏制。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有主观能动的自我约束意识和底线红线意识,决不能给任何歪风邪气留有滋生的土壤。一个老鼠坏一锅汤,而歪风邪气占了上风,就是一锅老鼠汤,会传染瘟疫,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刹歪风,就像煲汤一样,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擦亮眼睛,都要保持足够的警醒,不得有一颗老鼠屎掉进锅里。否则,改进作风就有可能形同虚设、纸上谈兵。

再次,“抓铁有痕”是夯实工作作风的必备。改进作风,最基本的内容和目标之一,就是形成扎实的工作作风。否则,改进作风就失去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党员干部做到主观能动地把工作扎扎实实抓在手上,并保质保量、善始善终把这项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是最直接、最有成效的改进作风。因此,要时刻把“抓铁有痕”作为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主观能动地改进夯实作风的一把尺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把尺子永远丈量在路上。天天会上会下喊改进作风,不去“丈量”工作,就不是真正的改进作风,那只能是新形势下被迫而为之的形式主义的“新演绎”。

“转观念、提境界”是主观能动深化作风建设的必要

新的从政为民观,是通过“转观念、提境界”得以提升和支撑的。“转观念、提境界”都需要“主观能动”。如从根本上废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转观念、提境界”问题,更是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不真正转变从政为民的观念,要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在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上就会被“梗阻”。如果没有这些“梗阻”,有效解决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马上就会生机盎然、生气勃勃。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如果不能主观能动地从这个角度去切入解剖,谁都不想从内心深处去认识“转观念、提境界”这么个重大的“理论指导”,从而去彻底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切不利于党和人民工作的“其他主义”。殊不知这是解决的唯一途径,即要主观能动地去认识、分析、看待这个问题,然后用正确的观念、新的境界去支撑新的“从政为民观”,最终,才能较好的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甚至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主观能动地把握运用问题导向

把握和运用问题导向,都需要“主观能动性”,“把握”是“认识、分析”,其实就是 “能动”地认识分析。“运用”是行动层面,是正确的“实践”,更需要去“主观能动”地、正确的“实践”。

“问题导向”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就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导向”,按照所导的方向,朝着解决问题的目标迈出第一步,一直朝前走,直到问题得以解决。可见“问题导向”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是朝着目标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跑过去的,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不落实不兑现不行动的,这些都需要我们主观能动地去“运动”。

有些问题 ,其导向的末端,即解决问题之后,还需要建立机制制度。机制是活的,制度如不执行就是死的。死了的制度不仅形成不了机制,它还会像僵尸一样,给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方带来“死气沉沉、死水一潭”。所以,主观能动地解决问题之后,还要主观能动地通过活的制度,把相应的机制建立起来。这就是“主观能动地”把握、运用问题导向。否则,天天喊问题导向,天天都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就不会体现出一个合格称职的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

(利辛县人大常委会 马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