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系的形成与它所在地的悠久历史和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另外还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菜肴又与当地小吃分不开。小吃也是种文化,它是风俗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一个地方的人就喜欢吃同类的小吃,别的地方没有,这就具有了地方象征意义。
亳州菜属北方菜系的一种,在黄淮地区,名闻遐迩。
清末时,由于亳州水运发达,各地客商云集,成为黄淮之间一大商埠,在本地菜肴与四面八方外地客商带来菜肴的交流融合中,亳州饮食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亳州特色的名菜。
那时,亳州传统菜肴有100多种,引进名菜60多种,创新菜肴50多种。其中,刘协酥肉、穆金钱的过油肉、潘家小馆的坛子肉,都是名噪一时。还有,王庆云的焦熘鱼,形如葡萄,外焦内嫩,酸中带甜;刘敬宾的绣球鱼,形如绣球,质地味美;颜成卯的珍珠麒麟肘,系选用精熟猪腿和鹌鹑蛋做成,造型优美,甜中透咸,成为大小宴席上不可缺少的美馔佳肴。当时,亳州菜肴和小吃的制作技艺风行皖豫鲁数十县,省内外各县纷纷邀请亳州名厨前去传授技艺。
到了1972年,有名师将亳州的菜肴整理出了329个品种。其中,焦熘鱼、太太鱼、雪花鸡腿、五彩鱼丝、绣球鱼、珍珠麒麟肘、软熘鲶鱼片、凤鱼翅、葡萄鱼、红烧划水、扒羊肉、松鼠桂鱼、鸳鸯戏水、太极海参等,均属亳州风味的高档菜。
各饭店较著名的菜肴还有雪山映梅、牡丹鱼卷、金蟾海参、玉兔迎春、盘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城关各主要街道都有卤菜摊,摊上卤菜以卤鸡、咸牛肉、羊肉、猪肉,以及黄焖鱼、狗肉等较为独特。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的日益开放搞活,当地引进了南北的菜系和菜种,川菜、粤菜及北京风味菜系与亳州风味相融合,改善了亳州菜以荤为主的结构。
亳州人在做菜上很讲究,花样也特别多。直到目前,城市中许多人都能做几个拿手好菜。大老爷们中,有许多人不仅是美食家,也是做菜的高手。(佘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