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是冬天的舞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年已远,尽管刚出正月,但人们还是能在风的末端感受到异样的气息,从急不可耐的鹧鸪声中,感受到春的来临。回想起长冬里,有雪的日子,雪飘时分,依然有几许依恋,几许怀想。

漫漫长冬,若是没有雪,定会无趣又无聊,想想看,叫嚣了那么久寒冷与肃杀,铺陈了一整冬铅灰与阴霾,早已让人烦闷的透不过气。下雪,给人一种轰然中开之感,是上天给予冬日的人们最好的礼物了,它是过去一年这幅宏幅巨卷上的点睛之笔。正如北方人们常发的疑问:没有雪的冬天还能算上冬天吗?

不仅如此,下在腊月里的雪,特别是下在农历新年的前夕,既是冬天的高潮,又是一年的总结,像一幕大戏,新奇开场,华丽上演,渐趋高潮,既昭示了过往一年的祥和,又为新年的安宁与福瑞埋下伏笔。

我最能理解一个南方人,他们初见大雪时冒出的那种无厘头的傻气。我确信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惊悸与震撼,他们宁愿淋着雪在路上疯跑,傻笑,甚至是一头扎进雪堆,任雪灌满脖颈,任寒冷冻彻肌肤,任旁人白眼讥笑,也毫不理会。

撇开普惠大千,恩施众生的终极意义之外,雪,之所以能催生诗意,惹人怜爱,大概是因为它的姿态与颜色了。

在厚重的铅灰色冬云“沤”了几日之后,气温突降,雪开始以小雪粒或细小稍厚的雪片为开端,不再拖泥带水,从天而降,直截了当,簌簌作响。像一个个精灵,开始了雪之序曲,同时,也在温柔的昭告天下:我来了。“下雪了,下雪了”,雀跃的孩子,人们的欢呼声,应声而起。

本来,这样的开场已足够惊艳,可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若是气温稍低,雪是不会溶化的,所以,落雪不久,天地就茫然一统了。接下来,风格一转,雪片渐渐变大,甚至大成团状、絮状,雪速降了下来,但更加清晰飘逸,恍然一愣神的功夫,再看,雪渐成漫天飞舞之势,九天睘宇中尽是茫茫雪海,再无其他,一场雪之盛宴正式开启。大地、河流、山川尽情接纳。若无风,这无疑是一个童话世界。若有些风亦无妨,雪会斜着些漫天疾驶,尽管有些冷冽,但天地一色,并无二致,自是一种别样的美,此时,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韩愈的“故作庭树作飞花”,虽能道出其中些许姿态、情韵,已远不能穷尽其浩大气势。再出门时,早已四处茫茫,天地一如,妙不能言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其实,不仅梅花,包括以洁白著称的梨花,也难以与雪花相提并论的,那是种晃人眼球,震撼内心的白,是语言所不能企及的。雪后的情状,让银装素裹、粉雕玉砌、纤尘不染等诸多词汇都失去了光彩。洁白的炫目,让人久不忍踩踏。这般光景,不知是天宫遗落的素锦?还是仙子洁净的裙纱?但这样的洁白,让我确信它具备一种神奇力量,能将人心清洗的冰清玉洁,纯净如初;能让世间触动,顿悟,从此祥瑞宁静,战乱偃息。

如春雨一样,雪似乎也是懂得时节的,它或是降在初冬,或者深冬。但我认为,它最好能落在腊月下旬里,这样,它就不必过于匆忙,可以下下停停,尽情释放下一年来紧张的心情,既避免了行人、学子行路的艰辛,也能平添不少的温馨与情趣,安逸与浪漫。当然,在时辰上,它最好是落在夜晚与黎明,这样,它静静的飞舞就不会惊扰世人的美梦,让一天一年的日子都变得光亮与梦幻。

无疑,赏雪的最好去处还是在乡村、山野。城市大喧嚣了,尖叫的喇叭声和无情的车轮会但那碾碎雪的梦,有高楼与层层电缆的阻隔,落雪似乎总不尽兴,不能酣畅淋漓。楼顶与车棚的雪也显得不伦不类。人们行色匆匆,很少有闲情逸致者,只盼着早些归家,只有雪伴着昏黄的路灯、闪烁的霓虹寂寞的飘。然而在乡村,一切都变了样子。雪与山野似乎是孪生兄弟,融洽而协调,让目之所及处都成了风景,成了古典又雅致的中国风,写意的展开,雪中蕴含的灵感,可以让诗人妙笔生花,温情地写上一个冬天……

人们常爱说这样一句流行语:且行且珍惜。珍惜什么呢?怎么珍惜呢?其实,这些平常的风花雪月,这些细琐生活百味,还有一些与我们关联的有温度的人和事,不正是我们要珍惜的吗?是呀,多珍惜些,生活便不会冷漠,就会常感温暖,饶有兴趣,充满期待。

眼下,雪事已毕,恍然不觉中已是孟春。如要赏雪,怕是要再等上一年了,不知,下次飘雪时会是什么样子呢?(袁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