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保养农机具 开启高收益模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enay93133

农机具维修保养正当时

春耕生产田间忙。时下正是农机具维修保养的时间,涡阳县花沟镇的种植大户孙志富最近一直忙着对仓库里大小几十台农机具检查保养,为全年的农业生产做好“硬件”准备。今年对孙志富来说意义非凡,他准备将自己摸索出来的“小麦+红薯”高收益种植模式向乡亲们推广。

农机具成致富“好帮手”

“我们正在对旋耕机进行维修保养,到四五月份,合作社的所有农机具都要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农机具安全可靠,为农业做好保障工作。”3月16日下午,涡阳县花沟镇东方村的连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志富介绍说。

涡阳连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花沟镇三个市级合作社之一,共有13台小麦收割机、7台玉米收割机、100马力以上拖拉机6台、植保机4台、旋耕机和小型拖拉机十余台,不仅能满足合作社自身种植需求,还能服务其他村民。

每年午收时,涡阳连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部分小麦收割机都会到外地收割小麦。“麦客”虽然辛苦,但能赚到不少钱。据孙志富估算,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百十亩的小麦,按照往年的市场行情,每年午收一台收割机能赚到三四万元。

由于补贴高回本快,村民对购买小麦收割机的热情很高。原价十几万元的收割机补贴之后仅需十万元左右,加上可以按揭购买,村民实际出资只有几万元。如果按照每年三四万元的利润计算,一台收割机三四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农机具的普及大大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据孙志富介绍,花沟镇大大小小有20多家合作社,遇到恶劣天气需要“抢收”时,全镇的小麦很快就可以颗粒归仓,大大减少农业种植风险,这在过去靠人工收麦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多元种植“稳”字当先

2009年,23岁的孙志富向父亲孙连田“谏言”,积极游说父亲从提供农机具服务向承包土地转型,但被一向稳扎稳打的父亲拒绝了。孙志富不死心,仍然坚持游说,他的理由是即使种植传统农作物,一亩地一年也三四百元的利润。

流转土地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被很多承包户“看不上”,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死路一条”,但孙志富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农业种植尤其是传统农作物确实存在利润低的现象,但只要种植技术好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一年收入几十万元是比较稳妥的。

孙志富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规模出效益”的可行性。10年来,孙志富承包的土地每亩年利润能维持在三四百元,即使是灾害频发的年份,也很少出现赔钱的情况。每年收入几十万元,虽然赚钱不多,但创业的路上孙志富走得“四平八稳”。

追求稳定的赢利是孙志富坚持的基本原则。在他流转的1000亩土地里,绝大部分种的是小麦、黄豆、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了尽可能减少天气和市场波动影响,孙志富种植的小麦品种多样,品种有冬性麦、非冬性麦,抗冻、不抗冻,高秆、中秆、矮秆,抗倒伏麦等。

近年来,孙志富开始种植中药材。为了稳妥起见,他种植的都是很常见的一年生药材,有柴胡、白芷、白芍等。种了两年药材之后,孙志富发现药材种植确实比传统农业种植利润高。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孙志富没有大面积推广药材种植。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经过多年的摸索,孙志富目前将自己的种植模式锁定为“小麦+红薯”。他认为这是他这几年找到的最稳妥也是收益最高的种植模式。红薯亩产能达4000斤,每斤售价0.8元,一亩地红薯能收入3000多元。

孙志富说他种植的是红心红薯,适合做烤红薯和薯片,适宜走深加工路线,比一般红薯价值大,售价自然也高。孙志富积极向周边的村民推广红薯种植。他说他已经联系好了红薯收购公司,公司负责种子、技术和回收,村民们负责种植,他从中间有一定的利润点,这样就会出现多方受益的结果。

孙志富还有一个更深远的谋划,打造农业种植“服务商”。他说这种模式比现在流转土地更能让农户受益,“服务商”负责替农户旋耕土地、施肥、种植、收割,提供一条龙服务,农户只要监督好“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和履行合同义务即可。

在孙志富看来,这种“服务商”模式之所以能实现多方共赢,秘诀就在于管理的精细化。比如买化肥、种子,“服务商”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省开支。孙志富说在农业种植潜力挖掘难度大的前提下,精细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越来越重要。(崔华金  李鹏)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