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国的“人口危机论”以一种“逆水”的姿态,在网络上不时被炒得炙热烫人。因为持该论者视角“新奇”,颠覆了我国政府多年努力宣传才渐入人心的“人口观念”,造成了许多人的困惑和迷惘,也给决策者带来困扰。这些“网舆”最有代表性的是近期某人大代表提出的“放开多孩生育”的论调。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大陆出生人口1523万,死亡993万,增加530万。
人口净增530万,一个小国家的人口了!
不得不说,一年增长530万人口,对医疗、教育等各项社会支出会造成巨大的压力——耕地的“红线”恐已失守,土壤恶化没有缓解,粮食进口逐年增长……除了城市盖的房子还有积存外,其他的社会消耗,都让中央政府操心不已。从这一点立论,说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似乎一点也没有过头。
但是,有些专家不承认这个现实,撰文分析称:统计数据出生虚高,死亡数据统计虚低,根据出生率变化推算,2018年我国实际出生人口率为1.05%左右,按人口结构和联合国的死亡模式,实际出生1031万人,而死亡人口应为1158万人,二者相减,实际人口负增长127万,云云(作者为“如是金融研究院”的管清友、孙允文)。据此分析,认为我国已经发生了人口危机,得出国家应 “尽早放开多孩生育”的结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代表的是国家,具有法律性、权威性。搞不明白的是,作者据“联合国的模式”是一种什么模式?也搞不明白,即使人口减少,为何会忧心忡忡,如丧考妣?
在我国,因为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过于突出,国家不得不忍辱负诟,以牺牲两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强力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间,官方数据是少生了“近三亿”人,大多数城镇居民,尤其是公职人员,不得不“独生子女”,两代人付出巨大代价与巨大苦痛,才部分缓解了我国人口的巨大压力。按照当初的国家设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会从“峰顶”逐渐回落(负增长),最终达到合理的区间,以保证国家和民族的逐步强盛。
出于持续发展、家庭实际需要的考量,国家放开了二孩生育,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权衡结果。在我国历史上,“人口红利”似乎深入了某些人的心底,且盘踞生根,从汉代朝廷逼着老百姓早婚、早生开始,历代皇朝都热衷于“泱泱天朝”的“人声沸腾”。这也难怪,在冷兵器时代,“投鞭遏流”,人口,确实是征服他国、他族的强悍国力。好在古代版图够大,荒山够多,只要开垦,总能向朝廷贡献粮税和徭役。所以,“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一直是朝廷和民间家族的热心追求。
然物极必反。人口的过于膨胀,终于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最终导致环境恶化。国家为了自身,不得不出台节育的措施,这是本能的选择。
在几亿人付出惨痛代价、人口增长刚刚趋缓之际,就有人鼓吹“放开多孩生育”,且不说此论置两亿多“计划生育国策响应者”的牺牲于何地,就说实情,这些论调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实际上,即使在计划生育最紧的那几年,一些农村多孩生育仍然很普遍,甚至在城市,30岁不到生了三个孩子,农村40多岁生了四个孩子的,一点儿也不稀罕,据此可以推测,鼓吹放开“多孩生育”的,不外乎这几种人:
一种是故作惊人之论,以哗众取宠。他们在微博、微信中发表此等议论吸引流量,这些人压根儿就没有调研过基层,不了解真实情况,拿几个推测的数据唬人。
另一种是被房地产商“包养的公知”,拼凑出一些理论数据,以“人口减少危及国家”裹挟政府修改政策,最终帮助房地产商多卖几套房子。
第三种是部门利益的代言人,前两年就有一位人社部的副部长在网上撰文,鼓吹人口衰减危及社会保障,其目的,不过是站在多生孩子可以多缴社保基金,以弥补基金的亏空罢了。
我国的GDP已经接近了美国的3/5,但人均收入仍然不容乐观,贫困人口仍然数字不小。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口众多”惹的祸。我国的版图只比美国略大,美国只有三亿多人口,怎么就没有国防、养老之类的“人口危机”呢?我国现在的人口增长只是略缓,就有一些人大声疾呼,看来,国人封建社会式的“人口情结”,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