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市民在梅花园里拍照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许多市民开始走向户外,感受春天美好的气息。如此美妙的春天,去哪里踏青郊游?很多市民的首选是“林拥城”。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建设美丽生态新家园,持续推进“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不断提升亳州“颜值”,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
走进现场
“绿色氧吧”游人多
3月23日是星期六。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上午,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在“林拥城”景区梅花园内,繁花盛开,市民大瑞正坐在赏花亭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着两个孩子在大自然里疯跑。“这样的春日时光最惬意了。”大瑞一脸的阳光。
大瑞家在涡阳县义门镇,因为两个孩子都在“林拥城”景区附近的学校上学,每周她和丈夫接送孩子的时候,都要到“林拥城”逛一逛。
说起“林拥城”,大瑞算是见证它发展的游客之一。她说,刚建成使用时,那时的绿化、硬件还没有完善。如今各种设施正逐步完善,景区里可玩的地方也变得更多。
大瑞正在逛的梅花园,3月11日刚刚正式开放,一起开放的还有樱花园、桂花园、紫薇园、雕塑园等。“这个‘绿色氧吧’花和树的种类更多了。”
负责林拥城工程的新农村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李海洋告诉记者,为提升景区园林景观,给市民游客更好的游园体验,景区规划建设了这5座特色观赏景观。其中桂花园占地面积约32亩,种植金桂、丹桂等品种桂花约1800棵。梅花园占地面积约50亩,种植腊梅、红梅、宫粉梅、绿萼梅等品种梅花约4000棵,建设观花亭一座。紫薇园总占地面积约80亩,种植紫薇约5000棵。樱花园总占地面积约40亩,种植早樱、大山樱、晚樱等品种共计约3500棵。
“这5座特色观赏景观的树苗大多数是在年前才开始种植,等过几年后,每逢春季,繁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景象会让人目不暇接。”李海洋说,“林拥城”景区游客量呈暴增趋势,建设五个观赏性的新园,也是为了分流游客,减轻景区接待压力。
市民和游客除了徒步感受自然外,还可以在景区内租赁自行车骑行或是乘坐观光车游览。
在景区内的各条绿道上,骑自行车的游客络绎不绝,市民小李便是其中一员。他和女朋友骑行着一辆双人自行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种双人自行车,虽然技术不咋样,但重要是玩得开心。”两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介绍,为开发“林拥城”景区步道健身功能,景区计划利用现有道路规划一条徒步游路线和自行车骑行路线,目前已完成线路规划,正在进行标识系统采购安装工作。
林拥城是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绿色常驻亳州城
游客在“林拥城”中玩得不亦乐乎,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没闲着。明杰是林拥城里梅花园的一名浇水工人,自从开春以来,他就一直开启了“忙碌”模式。“天气暖和了,也正是修枝、浇水的重要时节,每天我们都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工作八、九个小时。”他告诉记者,梅花园是几个园中开花最早的一个园。梅花绽放的时候,每天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拍照,他们的养护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
有风景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水。据悉,整个“林拥城”水系长度约1万米,水域面积约9万平方米。水系景观有水车、景观拦水坝,水生植物有芦苇、蒲草、菖蒲等。为了改善景区水系景观,景区正在通过水系扩宽、水质改善、水面抬升及水系两岸景观绿化提升等方式来提升水系景观效果,目前水系治理项目基本完成土方开挖,正在进行两岸及节点绿化景观设计。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景区的水活起来,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李海洋说,为了增加生态的多样化,供游客欣赏,景区水域接下来还会引入鸳鸯、赤麻鸭、白鹭等动物。
其实,“林拥城”景区只是“林拥城”环城林带建设的一部分。环城林带位于亳州市北外环北侧、古井大道西侧和亳芜大道南侧,全长约40.4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万亩,包括南外环、西外环和北外环,主要建设内容为园林绿化、中药材种植、园区道路、景观游乐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等,用绿色林带把城市包围起来,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工人正在修枝
城市绿网将更密
3月15日上午,在酒城大道上,园林工人正在为樱花苗木剪枝。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亳芜产业园区魏武大道等12条道路绿化,项目共涉及亳芜产业园区12条主干道路,道路总长度约29公里,总绿化面积约70.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
据悉,2019年我市主城区计划完成15段新建道路绿化,构建城市道路绿色屏障30.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72.8万平方米,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城市绿网。
近年来,我市实行“一个林长、一条廊道,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重点抓好沿主干河流、主干道路、环城镇周边三种类型森林生态廊道建设。
2018年,我市提升补植廊道450公里、新建廊道360公里、廊道新造林5.2万亩。大力推进“林拥城”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实施,主城区和三个县城已建“林拥城”廊道5万亩、新造林1.2万亩。大力推进沿主干河流森林生态廊道建设。按照“淮河一级支流每侧50—100米、二级支流每侧30米左右”的标准,重点实施了7条森林生态廊道改造提升工程,廊道新造林1.2万亩,完善两侧农田林网18万亩。大力推进沿主干道路森林生态廊道建设。按照“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每侧50—100米,县乡道路每侧30米左右”的标准,重点实施了16条森林生态廊道改造提升工程,廊道新造林2.8万亩,完善两侧农田林网36万亩。
展望全年
继续实施“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
2018年,我市全面建立四级林长负责制,人工造林15.4万亩,建设森林生态廊道360公里,60.6公里林拥城绿道荣获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称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深化市县数字城管平台和“五车”监管平台应用,开展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道路清扫精细化保洁水平。完成汤王大道涡河隧道主体工程,打通酒城大道、光明西路等断头路21条,新建续建公共停车场22座、停车位4266个,新增公交车328辆,建设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强化城区水系治理,贯通凤尾沟三期、龙凤新河、团结沟、宋汤河六期城区水系。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加快推进“林拥城”、沿主干道路、沿主干河流三类森林廊道建设,完成人工造林9.4万亩,创建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36个、森林长廊示范段110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