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财政做好“加减乘”  实体经济活力增

我市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

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坚持做好“加减乘法”,解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2018年全年民间投资增长22.5%,实体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我市积极在财政上做好“加减法”,围绕“投入”做加法:市财政安排11.6亿元,采用产业引导基金、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三重一创、工业321工程、文化旅游等项目;围绕“收入”做减法: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降低市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

市财政局企业科科长屈云山介绍,通过工业发展专项、商贸发展专项、科技发展专项和战略新兴专项对实体经济投入,以及降低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和几项附加,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

2018年,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的疫苗生产车间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企业通过了安徽省数化车间认证,并由此获得了120万元的专项财政支持。同时,通过享受土地使用费的减半,又让企业节省了一笔开支,“一加一减”中,为企业卸下了发展的包袱。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财务总监仵鑫说,“获得财政补贴1000余万元、税收减免76.69万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加大企业科研支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眼前的账上红利,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红利。”

财政“加减法”卸下的是发展包袱,而财政“乘法”则让资本的“活水”流向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河”。

在安徽协和成药业,企业正在进行厂房的扩建,副总经理周颂东介绍,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产能,今年计划将市场扩展到东南亚10个国家。谈到资金来源,周颂东很放心,2018年,企业不仅享受到了各种税费的减免,还通过税融通等各种信用担保融资渠道,获得了近千万元的发展资金。他说,在享受税费减免的同时,通过税融通和出口信用担保,使公司发展创新资金比较充裕,对固定资产投入和市场开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围绕“服务”做乘法,2018年,市直政策性担保机构为1032家企业提供担保,在保余额60.29亿元;全市配套2.85亿元过桥资金,续贷过桥资金周转金额40亿元,共扶持1224户中小微企业。

屈云山说,资金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血液,利用过桥资金和政策性担保公司的优势,为实体经济有效地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加减乘”的效果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上。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2.5%,居全省第5位,增速高出全省4个百分点,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70.2%提高到72.9%。2019年,我市将按照省、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继续做好财政“加减乘”。目前,市财政已统筹安排10亿元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屈云山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的保障工作,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我市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投入上做加法,全市财政投入11.6亿元;在收入上做减法,累计减免各类税费24.2亿元;在服务上做乘法,通过政策性担保,实体经济资金放大5.6倍以上。一系列“加减乘”的举措,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克服了阻力、激发了活力,相信这些举措的持续实施也将为全市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