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发展 亳州勇闯新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区市政公园鸟瞰  张延林/摄

三年前的4月24日至27日,江淮大地春意盎然,气象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安徽人民的深厚情感,亲临我省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就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具体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殷殷话语,深深关怀,温暖着7000万江淮儿女的心,也犹如璀璨的北斗七星,指引着安徽发展之路和光明前景。

亳州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对标讲话精神,书写忠诚看齐。

三年来,我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增强动力,在特色发展中厚植优势,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科技创新,激起发展新活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我省这些年科技创新成效给予了肯定。他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惟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010年,总部位于北京的安徽东方帝维“落子”亳州,一期投资达3.5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研制的疫苗能够覆盖牛、羊、鸡、鸭等绝大多数畜禽。

“最近三年我们发展特别快,目前已拥有近30个品种,其中5个品种的销售额居国内前列,2018年企业营业收入近2亿元。”安徽东方帝维质量总监高换河说,目前,企业研制的疫苗能够覆盖牛、羊、鸡、鸭等绝大多数畜禽。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撑密不可分。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亳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亳州市关于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亳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文件,构筑了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政策体系。

多措并举之下,我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仅在2018年,就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是地级亳州市组建17年来的总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获批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各1个,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省重大科技专项11项,新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

科技创新,让千年药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城乡携手,比翼双飞共成长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既要城市繁荣,也要农村红火。三年来,我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居住在涡河以北、工作在亳州高新区的杨先生,每天开车往返于城市两端,对近三年来的城市变化深有感触。

“许多断头路被打通了,去年涡河建安路隧道实现通车,从家到单位明显提速。尤其是亳州高新区,一幢幢高楼林立,宽阔的大道四通八达,南湖公园、龙凤公园、市体育馆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投用,在扮靓城市容颜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杨先生说。今年亳州人还将实现“高铁梦”,亳州机场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这将为未来亳州的发展插上“翅膀”。

不只是城市,乡村发展也日新月异。

仲春时分,记者来到涡阳县,沃野千里的黄淮平原宛如水彩画,村居前后,粉色的桃花、红叶李竞相开放,地里的油菜花、牡丹花争奇斗艳……涡阳乡村正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家里盖起了楼房,电器也都有了,出门就是休闲广场,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还有景观绿化,咱农村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涡阳县楚店镇三里赵村张竹园自然村村民李翠英高兴地说。

涡阳县乡村发展是我市深入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缩影。

去年,我市主城区规划面积已扩大到218平方公里,是地级亳州市成立时的4.5倍;城镇化率每年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最快;新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1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80个,改造农村厕所10.2万户,建设“四好农村路”2060公里,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投资2.7亿元……

如今,我市区域“携手”前行、城乡 “比翼齐飞”的格局已经确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底色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称赞,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叮嘱 “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三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认真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风生水起”。

4月12日,位于蒙城县经开区的安徽上元农林科技集团的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在这里,小麦秸秆“变身”为高档家具和生物质燃料。事实上,秸秆、稻壳等农作物秸秆、废弃物都是这里的“贵客”,经过加工,统统变废为宝。2018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成为带动蒙城县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上元农林科技是我市成千上万的绿色企业之一。

同时,为了保护“好水”,我市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专项整治,去年整改河道“八乱”问题1934个,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市35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30条,为市民创造了水清岸绿的良好生活环境。2018年各地表水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我市四个国控考核断面均完成了考核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获得省生态补偿金1900万元,位居全省第三名。

仲春时节,涡阳县龙山风光旖旎,春水荡漾湖水宛如绸缎、新栽的景观树随风摇曳、有游人在山脚下健身休闲……这个曾因开采山石变得光秃秃的荒山,乘着环境整治的东风,如今已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为荒山披绿,为大地增彩。去年我市实现人工造林15.4万亩,建设森林生态廊道360公里,60.6公里林拥城绿道荣获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称号。

绿色,已成为亳州最美底色。

改革开放,牵手世界谋共赢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

三年来,我市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不断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4月8日,在市区芍花路马园社区居委会,市民左静正在咨询如何办理社保卡。

“你可以自己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也可以报一下身份证号、手机号,我们帮你办理,办好之后直接给你寄家去,不用你再跑第二趟了。”马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李倩倩告诉左静。

“这要在以前,得跑好几趟,现在老百姓办事真方便!”左静满意地说。

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撤销行政服务中心,让人民群众办事更便捷,是我市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目前,我市网上办事大厅已入驻事项7344项,实现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覆盖,累计受理市直、三县、二区办件9917969件。

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三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战略、营造大开放环境,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嗒嗒嗒……”走进安徽协和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

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吴心峰介绍,协和成主要产品有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中药提取物,特别是对出口精制饮片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能力。“目前,协和成产品远销韩国、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7.5%;出口3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万美元。”

越开放越发展,越开放越繁荣。去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增长15.4%。实现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增长25.4%,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3家。

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人是谁?困难群众!“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情牵挂。

三年来,我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靓丽成绩单。

走进安徽恒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荣誉墙上“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甚是醒目。企业负责人李论介绍,在利辛县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恒盛与利辛县永兴镇谭铺村“结成对子”,2017年以来,公司采取多项举措,积极开展脱贫帮扶,“主要是聚焦产业和就业两方面,提升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的收入。”

“谭铺村有种植黄花菜的传统,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发力产业扶贫,向村里提供3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启动100亩黄花菜种植项目。”李论说,产业扶贫基础上,企业还对谭铺村的贫困户开展定向招聘,适当降低招工条件,实行贫困户优先的政策,“目前,在恒盛工作的贫困户数量超过20人,月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

围绕产业和就业,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是利辛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以贯之的做法。在“两业”增收的助力下,截至去年底,利辛累计实现81240户、199900人脱贫,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也由当初的13.63%降至1.1%。今年4月19日,省扶贫办发布消息称,2018年申请退出的利辛县、涡阳县等18个贫困县符合退出标准,拟退出贫困县序列。“俺家2018年脱了贫,但是脱贫不脱政策。今年我又租了5亩河坝地种树,往后日子更有奔头了。”涡阳县龙山镇大蒿村村民李永见高兴地说。

而在2017年申请退出的蒙城县、谯城区,已在2018成功实现脱贫目标。我市三县一区将全部实现县摘帽。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8年,我市累计投入9.9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27.4万人次;749名失能五保老人入住乡镇卫生院集中供养;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3.4万套,分配公租房2866套;投资23.1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5所、幼儿园36所;扫黑除恶“铁拳”出击……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平安举措,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鲲鹏展翅九万里,鹰击长空正当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我们激情澎湃;放眼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的方向感从未像今天这样明确坚定。未来已来,“追梦”路上,亳州人民将把握机遇,砥砺奋进,奋力谱写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