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不想给社区添麻烦, 社区不愿俺作难”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俺不想给社区添麻烦, 社区不愿俺作难”

“我和老伴都是党员,只要能行一点,都不想给社区添任何麻烦。但是,社区看俺生活实在困难,主动帮俺解决了很多难题,还把门前那条‘水泥路’修通了,真是太谢谢他们了!”坐在轮椅上,行走在家门前平整的水泥路面,67岁的冯庆芝内心充满了感激。

没有收入, 他们照样衣食无忧

冯庆芝是谯城区汤陵街道江宁社区马园村居民,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二十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她躺在床上半年,最终还是高位截肢,从此只能依靠轮椅出行!

冯庆芝不爱笑,脸上挂满了沧桑,她说的话却让人印象深刻。“那时候年轻,我们夫妻又都是党员,再苦再难也不想给政府添麻烦。再说,虽然我失去了劳动力,老伴还能出去挣钱,日子勉强能过得去。”提起往事,冯庆芝感慨万千。

然而,让冯庆芝想不到的是,由于长期坐在轮椅上,身体得不到锻炼,她同时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过六旬的老伴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冯庆芝。没有了收入,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江宁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孙凤霞是冯庆芝的帮扶责任人。在走访中,得知冯庆芝家当前的困窘情况后,孙凤霞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帮老两口申办了低保、一级残疾证、慢性病救助、临时救助金等。为了帮二老减轻开支负担,社区还为他们代缴了440元的新农合费用。

“低保金、养老保险、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各项补助加在一起,一年大概有7000元的收入,足够俺俩的生活开销啦!”冯庆芝说。

社区跑腿,俺家新房盖起来了

冯庆芝和老伴马浩祥并没有自己的住处,之前一直跟儿子一家挤在一起。为了不给年轻人添麻烦,老两口一直想有一个自己的家。正好,冯庆芝所在的村庄有自家一块空地,打算在那儿建两间简陋的小平房。但是,由于不符合建房政策,老两口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考虑到冯庆芝家生活困难,确实有居住需求亟待解决,2018年底,江宁社区派出专人,与多家相关单位沟通协商,帮助冯庆芝老两口解决住房事宜。

“写申请、盖章、协调沟通各种事宜,全是社区干部帮忙跑腿做的,我们内心真是感激不尽啊!”冯庆芝说。

终于,一处60平方米的新房建起来了,厨房、卫生间、卧室样样都有。老两口又添置了衣柜、桌椅、沙发等简单的家具。三个月前,老两口正式搬进新房,而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

道路畅通, 出行的路不再艰难

吃、住不愁了,让冯庆芝和马浩祥揪心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门口那条约15米长的土路。

记者注意到,与那条土路连通的原本是多年前修的水泥路,由于她家新房建在了水泥路尽头以外,导致家门前出现了一段泥土路。

每次下雨,路面积水打滑,冯庆芝都不敢出门。即便有老伴马浩祥陪着,坐在轮椅上的她仍会吓出一身冷汗,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翻车”。

“社区帮俺已经够多了,俺也不想再麻烦他们,本想着等手头宽裕了自己出钱修修,没想到,还是给社区添麻烦了。”冯庆芝说。

“他们刚搬进新房不久,我就去回访了一次,正巧碰到冯庆芝一个人正小心翼翼地通过那段‘水泥路’回家。”孙凤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回去后立即把情况向社区和汤陵街道办事处扶贫站汇报。很快,为贫困户冯庆芝家修路的申请被通过。

“只用了三天,一条长约15米、宽约6米的水泥路就修好了!现在,她啥时候想出去转悠转悠,我都不用再提心吊胆啦!”马浩祥高兴地说。

截至发稿前,记者获悉,社区考虑到冯庆芝出行方便,又在她家大门外安装了一个路灯。以后,老两口晚上出行不用摸黑了。


(责任编辑:王红燕)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