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手中签有订单 地头连着市场
一份份订单为小麦保“身价”
禁烧监督员检测麦茬高度
麦收时节,满地金黄,最是丰收的模样。随着小麦收割逐渐进入尾声,农户们开始为小麦销售忙碌着。谯城区双沟镇几百家农户的“订单小麦”更是让他们喜笑颜开,只需在家等待,就有人上门高价收购高产优质的小麦。
小麦丰收,又是一年好收成
6月8日,在谯城区双沟镇麦收已接近尾声。村路旁的农家小院前,三三两两的人家,在晾晒新收的小麦。大规模的高效机械作业,让这个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方,很快就完成了小麦收割。
尽管白天最高气温已经超过30摄氏度,但挡不住农民们为丰收而忙碌的身影。在双沟镇吴寨村,村民张新兵看着收割机在自家田地里忙碌着,一亩小麦只用10分钟左右就能收割完,粉碎后的秸秆就留在田里做肥料。联合收割机打开闸门,将小麦哗啦啦倒入张新兵准备好的三轮车车斗。麦粒饱满,又是一年好收成。
种了大半辈子的小麦,今年这个麦季张新兵过得最开心,不用再考虑如何怎样把粮食运送到收粮点售卖,只需将麦子装进袋子,等着人上门收购就行了。“今年我种的小麦,在播种的时候就有人下订单了,不仅上门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价高。”看着比往年高产的小麦,张新兵乐得合不拢嘴。
订单小麦,种植销售一条龙
张新兵介绍,与往年不同,今年种植前与镇里的合作社签订了订单,按照订单要求种植了“郑麦369”的小麦品种。该品种的小麦不仅亩产高,可以防止赤霉病、倒春寒等灾害,产出的小麦有高筋的特点,是面包、挂面等生产厂家热求的小麦。
“订单小麦平均1亩地可多收100公斤到150公斤,而且签订的收购价,比市场价一斤要高1毛钱,按目前的价格,我种的4亩多小麦就能多收入上千元。”张新兵说,这种种植方式省心、省力,也不用担心市场价格的起起伏伏,很是顺心。
像张新兵这样根据订单种植小麦的农户在当地还有四五百户。“我们合作社负责的订单小麦就有1000多亩,目前正在收购中,收购的优质小麦不仅可以高价售卖,还能挑拣好的麦种,获得二次收益。”与农户签订协议的合作社负责人张士伟说。
张士伟介绍,粮食要增产,种子是关键,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高产、抗旱力强的品种小麦,改变以往的种植销售方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形成了种子原种化、生产标准化、购销加工规模化、可以为发展优质的小麦经济打下基础。
“推行粮食订单收购,已经逐渐在农户中产生影响,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和种植大户申请订单小麦,不仅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也实现了我们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张士伟说,目前合作社已经与多家大型用粮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确保了优质小麦的销售和来年的销路。
志愿服务队,温馨服务暖人心
除了上门收购的订单小麦外,自己种植、收割、售卖的农户们,也在为今年的丰收年乐开颜。头戴小红帽,臂着红袖章,手拿小红旗。这是记者在双沟镇见到的另一道风景。他们是“三夏”志愿者服务队,活跃于田间地头,义务宣传秸秆禁烧,帮助困难户收运麦子,忙得不亦乐乎。
“幸好有这些服务队帮忙,要不然我一个人真不知道怎么办。”贾庄村的贫困户王心平拿着服务队递到手中的卖粮钱不停地说着感谢。王心平说,因妻子患病卧床,自己身体也不好,无法到田里收割自家的6亩小麦,只能将情况告知了村里的志愿服务队。
得知情况后,服务队人员不仅找到收割机帮王心平将小麦收割、晾晒,还拉到镇里的收购点帮忙售卖,然后将发票和钱款直接送到了家中。然后又联系播种机,将玉米种子播种到地里,整个过程没让王心平费一点心。
“粮食高产是农户们生活的保障,我们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努力,保障农户顺利收割种植。”服务队中大学生村官李晴表示,目前小麦收割已基本结束,今年还推行了边收割边播种的新模式,即一边收割小麦,一边安排播种机,播撒玉米种子。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秸秆禁烧工作,也更方便农户的玉米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