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爱心墙”,真情暖心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群众在爱心墙试穿衣服


                                                                                                                居民拿出闲置的衣服挂到爱心墙上

“如果你不需要它,请留在这里;如果你需要它,请把它带走!”谯城区汤陵街道丰水源社区小广场的“爱心墙”上,这句暖心的提示语将“爱心墙”设置的初衷表达的淋漓尽致。一件件旧衣物、腰带、帽子、鞋子、鞋架、花架等爱心物品,被随手放在这里。晚上,它们便被默默取走。这面“爱心墙”不仅为行善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还维护了需要者的尊严。

小小“爱心墙”,社区好风景

这面“爱心墙”就位于社区小广场内,长6米,高4.2米,依丰水源幼儿园的西墙而建。墙顶设有防雨棚,墙体内,印着一双向上托起的大手和两张笑脸,上面钉着两排挂钩,挂钩上放满了衣架。

6月18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了这面“爱心墙”前,上面已经零星地挂着几件衣物。不一会儿,就看到几位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纷纷拿着旧衣物走来,每件衣服用衣架撑好后,纷纷被挂在了“爱心墙”的挂钩上。牛仔裤、背带短裤、薄上衣、风衣、童装……“爱心墙”瞬间成了一个杂货铺。

此时,正值人流高峰期,接送孩子的家长、出来锻炼的居民、遛弯的群众,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里。嘴里还发出“衣服都挺新的、款式也不错”等字眼。

“这面‘爱心墙’建于2017年7月,几乎每天都有人‘光顾’,大家把闲置的旧衣服放在这里,让那些有需要的人取走。如今,‘爱心墙’成了社区里最美的一道风景。”丰水源社区副主任崔献国说。

衣物随手挂,群众默默取

社区居民孙永芳经常到小广场锻炼身体,家里用不着的旧衣物她也经常顺手拿来挂到“爱心墙”上。她告诉记者,家里人口多,柜子里放满了不常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八九成新的,留着占地方,扔了可惜,送人又担心伤了对方的自尊心,这面“爱心墙”刚好解决了她的难题。

“我们随手挂上去的衣服都是被默默取走的,基本上都是早上挂,晚上被取走。这面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行善平台,还维护了被救助者的面子。”孙永芳说。

除了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也在带头捐赠,并鼓励身边的人做这件事。现在,“爱心墙”上被随手悬挂上去的衣物平均每天不少于10件,捐赠的东西也由衣服扩展为腰带、帽子、鞋子、鞋架、花架等。除了少数被当众取走,大部分都是晚上被默默取走的。

“不管多少,白天挂上去的衣服,到了第二天就全部被取光。据我们初步了解,取走衣物的不仅有社区内的困难户,还有社区外的困难户和流浪者。这说明,还是有很多人需要这些旧衣物的。”崔献国说。

集中捐赠日,爱心滚雪球

“爱心墙”最早出现在伊朗东北部的一座城市,一位市民在一面墙上钉上挂钩和衣架,挂上一些衣服,供流浪或贫困的人们按需取走。丰水源社区设立的“爱心墙”,其目的也和这个几近相同,不同的是,挂衣物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大群体。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也为了扩大“爱心墙”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功效,丰水源社区还于每月定期组织一次集中捐赠日活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由社区工作人员带头捐赠,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捐赠,同时调动贫困户和环卫工人现场认领的积极性。

崔献国告诉记者,“爱心墙”刚建立时,捐赠者和被捐助者大都是本社区居民,随着“爱心墙”影响力的扩大,社区外的群众也成了“爱心墙”的捐赠者,有的还专程开车过来送衣物。

“‘爱心墙’的出现,不仅体现在行善表面,而是把行善提高了一个层面,在行善的同时维护了需要者的尊严。我们会把这项爱心活动长期开展下去,让更多人成为‘爱心墙’的捐赠者和受益者。”崔献国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