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的“相亲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每年暑夏,都有两个最火热的保留节目,一个是高烧不断的相亲,一个是不断高烧的填志愿。

啥叫“火”?叶梦得在《避暑录话》描述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如今是“凡有井水处,皆谈填报志愿”。于是乎,想起了相亲。两者虽八竿子打不着,但无论动机和过程,抑或技巧和难度,都可谓“伯仲之间见伊吕”,而纷纭众说也足以“指挥若定失萧曹”。

相亲就是奔着婚姻殿堂“封神”的。广种薄收是指导思想,相而不亲是主旋律。“封神”不成,哥是“圣斗士”,姐是“圣女”。填志愿的动机也很单纯,说白了就是和高校的“合同婚姻”:或专科三年,或本科四年,或本硕七年……选对了,是天之骄子,一举成名天下知;选错了,是落魄书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选定终生,一样很揪心!

前途光明,过程曲折。相亲,顾名思义,一是相,二是亲。相啥呢?不是亲,是人。首先是容貌,要朝夕相对,起码要赏心悦目;其次是谈吐,要白首偕老,亟需始于情调,终于才华;接着是家世,从基因到房车,物质基础决定婚姻的稳定性;最后是潜力,青春易逝,韶华易老,婚姻要有升值空间。一路相下来,一旦亮起红灯,对不起!立刻出局;而顺利“通关”的,恭喜!就是最终的志愿和亲啦。

填志愿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是填,二是志愿。填啥呢?是高校,而非志愿。谁无鸿鹄之志!但高校的门槛在哪,只能根据分数量体裁衣,在门当户对中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学校托付终身者。

这又回到相亲的轨道。首先看高校底气,名校就是品牌;其次看专业,专业即事业;接着看城市——高校的家世,决定人生走向;最后看潜力,与高校的结合,能否升值人生?一路看下来,一旦不顺眼,立刻下场;最终打通“任督二脉”的,就是那个“志愿”啦!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再难也不能难过,再难过也要过,这就需要技巧了。同样是决定人生的大事,填志愿和相亲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较之于相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看相亲,从单枪匹马的自由相亲,到亲友抱团的规模相亲;从媒妁之言的单兵相亲,到电台、婚博会的军团相亲……既体现游击战的精髓,又深谙阵地战的神韵,人力、物力、财力,可谓无所不用之极。填志愿也是,亲朋好友群策群力,专家导师谆谆教诲,电台网站资讯速递……这分明就是相亲的填志愿版,或者填志愿的相亲版。

从高考后填志愿到大学毕业相亲,不思量,自难忘。演绎得如此悲摧,除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有可怜天下子女心。无论怎样,作为成长的一部分,这些总要迈过,人生也终会从痛里结出幸福的疼来。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