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亳州晚报》推出“校园建设的暑期答卷”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出2019年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补齐公办教育短板”的举措和成效。从报道中,我们能切身地感受到,这份 “暑期答卷”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答好教育事业发展这一“民生答卷”的决心和用心!
对教育的投入,市委、市政府从不吝啬。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保运转、保工资、保教育等“四保”机制,并明确提出:凡是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凡是教育经费,优先供给;凡是教育工资,优先考虑。
拿出真金白银新建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设中小学附设园……对教育的承诺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体现在行动上。据报道,2015年以来,全市对教育的投资已达300多亿元,市本级教育投入168亿元。2019年,全市投入28亿多元,新建改扩建21所公办中小学、76所公办幼儿园、32所中小学附设园。其中,市中心城区总投资10.8亿元,新建改扩建的学校数占60多所,今秋投入使用的占49所。并在市中心城区实施2376工程,2019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3000个,幼儿园学位7600个。目前,所有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均在有序推进。
民生之重莫过于教育,教育是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去年的教师节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公布了规委会通过的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2025年布点规划。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学校数量连年增加、把最好的地段拿出来给教育、让老百姓真正享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这既是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学位不足,破解“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的重大决策,也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补齐公办教育短板”。一条条推进举措落地生根,一笔笔真金白银鼓劲提气,一个个项目难题迎刃而解……我市的教育事业可谓满园春色,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未来,我市教育事业必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砥砺前行,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