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功军
话说陈抟一觉醒来,站在华山高处西望长安,发现长安上空有两股天子气,始知赵匡胤和兄弟赵光义在长安市盘桓。
陈抟回到道观,换身青色道服,领上斜插拂尘,骑驴下山,直奔长安而来。
却说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结识一位叫赵普的人,彼此情投意合,亲如兄弟。他们三人正在长安市上闲游,赵匡胤仰天长叹,在旁的赵普问道:“咱们兄弟游兴正浓,大哥为何叹气?”赵匡胤答道:“像这样长此游荡,无所事事,不是办法。夫英雄者腹怀大志,昔日唐太宗刚逾弱冠,即已统率数十万大军,打下了半壁江山。我之所以离开柴荣军中,欲意结交四方豪杰,平定天下,但不知从何做起才是!”
这时,陈抟骑驴迎面走来,拦住去路,大笑不已,笑得三人莫名其妙。陈抟翻身下驴,站在赵匡胤面前说:“公子,还记得华山顶上弈棋否?”赵匡胤忙上前施礼道:“仙师恩德和教诲,铭记在心,岂能忘怀!”陈抟说:“今日有幸相见,机会难得,我想请你兄弟饮酒,请予赏光。”赵匡胤忙说:“我正想请你吃酒,咱俩想到一块去了。”于是,四人一同走进酒楼,找了一僻静的雅座。
赵匡胤说:“匡胤兄弟,凡夫俗子,请仙师上座。”陈抟连忙相让说:“公子贵人,十年之内当受天下朝拜,贫道虽已入道,但仍为一介草民,岂敢妄居上座?”
赵匡胤推让不过,只好拱手谦谢说:“恭敬不如从命,在下就只好大胆就座了。”说完之后,赵匡胤就在上首坐了下来。
却说这个赵普已经走了半天,自觉有些腿酸脚软,这时他想既然上座已经定了,其他座次就随便坐坐无妨,于是就近坐在赵匡胤的左边。
这时陈抟突然怒容满面地呵斥道:“你虽然有贵人之相,但只不过是紫微星座旁边的一颗小星而已,怎敢擅自坐在左边席位!”陈抟精通《星象学》,善观天象,故有此说。须知,我国古代的习礼,首席的左边看得比右边贵重。因此,陈抟认为将来要成为大宋王朝第二代君主的宋太宗赵光义应该坐在左边座位,而赵普未来虽然两度任宰相,又被晋封为韩王,但怎么敢斗胆坐在未来皇帝的上首?因而大加呵斥。
赵普虽然还不太明白究竟,但见陈抟那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只得诺诺连声地说:“仙师说得极是。”于是赶忙起身坐到右边,把左首让给了赵光义。
坐定之后,酒保端上酒菜,赵匡胤首先向陈抟敬酒说:“今日难得一聚,我敬你一杯,请仙师赐教。”
陈抟避席起身答道:“贫道避世于华山云台观,与二位公子缘分未了,故此前来相见。”
赵匡胤说:“在家时,听母亲说,十年前契丹大军南下,犯我中原,母亲挑着我兄弟俩逃难,在襄阳大道上遇一老道说‘两个皇帝一肩挑’,并救助银两。莫非就是仙师乎?”陈抟微笑点头默认。赵氏兄弟起身施礼说:“拜谢恩人!”陈抟急忙搀起:“君不拜臣,请起,折煞贫道也。”
赵氏兄弟听了这话,虽然觉得满心欢喜,但依然有些半信半疑,于是问道:“仙师所言,对我兄弟不啻天音。自唐李以来,天下糜烂,朝廷帝座,朝夕易姓。仆等兄弟早有拯民于水火之志,但至今仍风尘长安,碌碌无为,尚不知天机何在?”
陈抟沉吟半晌后说道:“当今朝廷气数将尽,改朝换代将临,此正天赐立功之良机,古人云,‘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公子当立即离此回到柴荣帐下,向东进军,必有知遇之机,从此就将鹏程万里,直到帝王宝座,切切不可失此天予之机。贫道此次下山,正是为了给公子指点迷津。上天之托,业已成就。”说到这里,只见陈抟抽身离座,说:“贫道就此告辞回山。”
赵匡胤三人知道挽留不得,只好一齐起身,相送出门。走到门口,陈抟又回过头来对赵匡胤说:“贫道与公子缘分已尽,今后请勿打扰,让贫道潜心修行,就算是不负今天的这次幸会。”说到这里,然后看着赵光义继续说道:“这位公子与贫道尚后会有期,不过那时已身登大宝,将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这时又回头对赵普说:“好好尽职两朝皇帝,将荣宠终身,泽及后世。”说完,深深一揖,转身跨上毛驴回山去了。三人依然拱手肃立。
赵匡胤遵照陈抟的指引,回到柴荣军中,带兵打仗,屡战屡胜,军功显赫青云直上,步步升迁,不几年便先后升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统率禁卫亲军。正如《水浒传》开篇所说,一根棍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后来,终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