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对儒道佛三教融合的杰出贡献 (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陈抟像

在老、孔两大学派的历史背景下,陈抟爱读《道德经》,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易经》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 并指出天地人具损盈益谦之道;《文言》 云:“ 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对陈抟启迪最大的则是在他遁迹山林后所结交的老师和师友。在这些高人中,既有何昌一、谭峭,吕洞宾这样的逸人,又有麻衣道者这样的高僧。正是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陈抟贯通儒、释、道,而启宋代三教融合的思想潮流。

历代高道,虽各有成就, 但惟有陈传“ 淹通三教” 之学,在道家中倡“ 三教融合” 思想之佼佼 者。陈传由儒入道, 既精通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之学, 尤精通道家《老子》《庄子》等重要典籍, 亦精通佛家养生之学, 因而创先天易学, 自成一家, 成为宋代新的《易》学先源。 它之所以新, 就新在把“道儒佛” 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了。

陈抟《正易心法·注》(以下简称《易·注》),在道教易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注》是一部融合儒道佛三家之长,共阐易学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陈抟把儒、道、佛三家学说,融合于《易》学之中,以前无古人的气概、敢于革新的精神、新异独特的观点,开拓了宋代《易》学研究的新思潮,使宋代《易》学的研究,无论是在义理还是在象数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易·注》的研究和剖析,不仅可以揭示陈抟的思想,并且有助于我们梳理清楚唐末、五代、北宋初期三教融合的思想脉络。

陈抟反对分裂,强调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盼望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因而从哲学的高度绘制了《先天方圆图》, 以表示自己的整体观念和爱国情怀。

陈传《易》学的整体思想,集中表现在对待“ 天地人” 三者的关系上。他认为“ 天地人” 三元一统即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宗本一气, 是以“ 人” 来体现的: 分之则为阴阳, 合之则为太极。是故整体为一,太极为一。引而伸之,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 由炎黄子孙组成; 中华大地是一个整体,由黄河长江两主动脉滋养而成; 国家是一个整体,四方九州组成; 太极是一个整体,由阴阳两仪组成; 人是一个整体,由脏腑经络组成; 以致人们的社会组织中的经济与政治、物质与精神和善与恶、吉与凶、福与祸、富与贫、贵与贱等,皆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因而指出:“天下之吉凶、福祸、贫富,贵贱,其实一体也。”

陈抟告诉我们,任何情况都要有整体观念, 强调从整体出发。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也是中国民间宗教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将三教文化精华融为一起,使之与中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相适应,反映了下层社会民众为摆脱现实苦难,精神解脱的一种新追求。

《先天方圆图》象征着也是盼望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科技发展,庶民安居乐业。

儒道佛三教融合的发展 具体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第一个阶段,这是三教关系全面展开争论、融合的重要阶段,其间头绪也特别多,涉及面也非常广,出现的论著也非常多。虽然有三教的连称。

经过历代的孕育,“三教融合” 思想在宋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适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 它从少数人的倡议变成整个思想界的共识, 儒、佛、道三家从不同角度一致主张融合统一, 系统表达了“ 三教合一” 理论,《宋史》载:“ 礼之中庸, 伯阳之自然, 释氏之无为,共为一家。”

元明清是第三个阶段,在陈抟等高人思想的影响下,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分,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融合将儒家的入世、道家的出世、佛家转世融合在一起,是中华特殊的人文环境而产生的独特文化思想,承担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各个社会职能。

陈抟在道家易学方面的建树是丰富多彩的。由于他能博采百家之长,融贯三教理法,从而丰富、深化了道教理论领域的建设,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一位继往开来的道教宗师。它之所以新, 就新在把“ 道儒佛” 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 。而作为学通三家的一代宗师,他对道教和佛教的研究与修习也颇有深度,他的师傅一代高僧麻衣道者,传给陈抟《正易心法》《先天图》,将佛门易学授予陈抟,陈抟佛门心法渊源正在此。同时高道钟离权、吕洞宾的融合佛门禅宗与道家丹道的修炼方术以及吕洞宾授给陈抟的《无极图》对陈抟影响颇大。而其同学谭峭的《化书》所阐述的天地变化之道,陈抟亦与之深入探讨。陈抟思想来历自此可有一整体观念。其次,简述了陈抟思想成就。陈抟向麻衣道者学习易学,留下《易·注》的易学,开佛法解易的先河。麻衣道者传给陈抟的《先天图》则启发陈抟开创先天易学,还创作《易龙图》,传习河洛理数,进而形成了陈抟的易学之象数学。

儒道佛三教融合, 并得到统治者政坛上的支持和运用。如南宋孝宗皇帝赵昚则公开 宣称“ 以佛治心, 以道治身, 以儒治世”。(见刘谧 《三教平心论 》引语 ) 随着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封建统治阶级也加强了思想控制,从而奠定了三教大融合的格局。其标志有三:一是新儒学(理学)的产生;二是佛教禅宗的建立;三是全真道教的出现。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和基本内涵,它们从相互尊重到相互对立和斗争,到相互借鉴和吸收,再到相互包容和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三教文化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中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各种传统文化和不同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历史上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