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体制改革后亳州积极探索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协作区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成效,优化乡镇(街道)政治生态环境,亳州市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积极启动政治生态“画像”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宣传氛围,做实做细政治生态“画像”
政治生态画像属于纪检监察改革中的新探索得到中纪委的肯定,实行动态化管理每三个月要更换一次内容,让人看后知道该单位的大致情况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内容包括该单位的行政区划、人口、地域面积、党员人数、文化程度男女比例等;单位负责人的简介、分工、融洽程度、信访稳定、受到表彰及处分、在县区中排名等;年度内受理信访案件、移交司法人数、立案、党纪处分、主体谈话、暖心回访等多少人次。
立足区域特点,注重结合实际,统筹推进政治生态“画像”
立足本协作区产业特点(养殖、种植、药材、畜牧、水产等)、支柱产业、主要产业;企业数量、名称、规模、解决就业人数等;地方文化、信仰·、风俗、民风、历史、地标建筑等。一一标注,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强化责任担当,勇于面对现实,全面抓好政治生态“画像”
聚焦存在的问题,不怕揭丑。政治生态好或坏;是否存在黑恶势力或不正之风;本镇治安状况如何;本镇群众是否经常上访;是否有疑难案件久拖未决的;领导能力强或一般或差等。
落实党支部建设,健全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夯实工作基础
建立配齐领导班子成员、协作区内部管理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采取个别交流与座谈会相结合形式,干部谈心谈话达到全覆盖。完善联系服务基层、党务公开、应急管理等规章制度。
精准提出修复建议,研讨整改措施,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协作区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纪委,在改革中要勇于创新和探索。不干无功,无为无威。在深化纪检监察改革的过程中,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紧紧扣住解决乡镇纪委不敢监督、不会监督这个难题;赋予监察职能,解决“不能”难题;聚焦能力建设,解决“不会”难题;以改革之力破解监督难题,解决“不敢”难题。敢于监督,就要在创新组织制度和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不怕得罪人,破除“熟人效应”。善于监督,就要能精准发现问题,让监督不缺位、不失语,要靠管用有效的措施和机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真正发挥作用。
检验改革措施是否对路,关键看效果。基层监督加强了,干部作风转变了,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走好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这条路,需要定力,也需要探索。(高小珂 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