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愁”字,把秋与心放在一起,该是别有深意的。真的,越是深秋,越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愁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分离之人眼中的凄凉之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忧国忧民诗人眼中的萧瑟之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这是胸怀天下伟人眼中的富有生机之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笔下美丽灿烂的秋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眼中的秋。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诗豪刘禹锡的眼中之秋。
太多了!但凡诗作,一提到秋,十有八九都会联想到悲或愁。
古人又说“春女思,秋士悲。”想来这悲之一是由季节更替带来的,春夏秋冬无法阻挡的四季更迭,让人看到秋景,就立马想到一年将尽,冬天就要来临了。时光如此匆匆,怎能不心生感慨?
悲之二是看到满眼秋色,落叶飘零,便油然想到自己的人生之秋——苍颜白发,一如草木的荣枯。如何不心生悲意?
除以上二原因外,一定还有那些想建功立业而漂泊在外之人,天凉了,因思念家中的温暖而生出的悲情。
去年此时此地,专程来赏这一片金枝国槐。今天故地重游,又见秋叶黄。情感方面一向粗线条的我,倏然悲起秋来。其实,我既无离别之恨,更无思家之苦,只是感叹时光的脚步匆匆、太匆匆而已!
前不久与同事聊天,谈到一位当年教过我的老师的儿媳在我们学校教书。我不假思索地说:“应该不是儿媳,是他媳妇儿吧?”初中时,这位老师曾教过我地理,一高个子帅哥。
“你不想想,你自己多大了!你自家儿子都上大学了。你初中老师的老婆早该退休了,还能在我们学校教书!”同事一句喝问,顿时把我拉回到现实。
我苦笑。我怎么把时空交错到那个青春年少的时代了?仿佛就在昨天,我还坐在亳州一中那座教室里聆听老师轻声细语地讲洋流、说季风,而窗外的阳光正穿过高大的梧桐树在地面洒下斑驳晃动的光影。
时光就是这么迅疾!眨眼间我已在讲台上站立了二十一个春秋,也即将步入自己的人生之秋。可,任时光流逝,美好的过往只要被提及,潜意识中我就蹦跳到那个时空,忘掉现在日渐苍老的自己。
唉,唯愿心态永远年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