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卢张庄村:村容换新颜 村民笑开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赵桥乡卢张庄卢西桥自然村村民薛永在修剪果树

亳州新闻网讯 “俺村的人把穷帽子摘掉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外的生活环境也大变样了。”日前,在谯城区赵桥乡卢张庄村卢西桥自然村,85岁的方兰英告诉记者,她患有慢性病,曾是贫困户,靠着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2016年脱了贫。对她而言,除了脱贫后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村庄变了样。

咋变的?总结起来,核心就是整洁了、美丽了。

“俺年轻时候,农村很乱,脏水到处流,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挖个垃圾坑,一到夏天,气味很重,你看现在,垃圾看不见了,村里村外种的多是果树,还有花花草草的,多漂亮!”方兰英指着院外的树木说。

的确,方兰英所在的卢西桥村,40多户村民的楼房整齐地排列着,房前屋后是笔直干净的水泥路,环绕村庄的水泥路旁种满了李树、桃树、杏树,菜园、花园则用栅栏精致地围了起来,看上去非常雅致。“这些果树都是村里出钱种的,这样一来,村民不仅有花看,到了秋天还有新鲜的水果吃。真好!”村民薛永一边给果树剪枝,一边说,大家都很乐意看护这些果树。

距离卢西桥村不远的董庄也是如此。

记者来到村里时,保洁员卢敬久正在打扫路面,指着村里四通八达的干净路面,71岁的他自豪地说,“自打农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大家都喜欢看到家门口干干净净的,现在都很自觉地把垃圾倒进垃圾桶,我每天按时清理干净,看着清清爽爽的村子,很舒坦。”

和卢西桥村一样,董庄的村容村貌也很整洁,村民们还精心打理房前屋后的空地,有的种上了蔬菜,有的种上了鲜花,菜园、花园外侧也都用砖块或栅栏围了起来村里村外,处处可以看到红的花、绿的草。

卢西桥村和董庄都隶属于卢张庄行政村,他们与另外20多个自然村一样,近年来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积极倡导、广泛宣传,不断动员群众利用空闲时间整理“内务”“村务”,使乡村旧貌换新颜。

卢张庄行政村党委书记管劲松告诉记者,卢张庄曾是贫困村,近年来,村里通过产业扶贫、特色种养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2017年实现村出列。在脱贫攻坚的同时,村里还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正在把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再细化,力争让村容村貌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