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不少一人 民生投入只加不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小康路上不少一人 民生投入只加不减

我市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脱贫攻坚,抢抓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我常年在村专业合作社里打工挣钱,每年收入10000元左右。” 涡阳县陈大镇尹庄村刘传海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年龄大又无一技之长,不能外出务工,一时没有收入。后来村里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可优先进社就业,刘传海入社打工后有了稳定的收入,加之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他家已于2016年实现脱贫。

咋样让贫困户走出贫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的。近年来,全市上下尽锐出战,通过多种形式的帮扶举措,持续提升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已有越来越多像刘传海一样的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成功脱了贫。

今年以来,我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帮助贫困群众,聚焦4905户11472名未脱贫贫困群众,按照“逐村、逐户、逐人”的要求,解决好“老少病残孤”等特困群体,坚持“应保尽保”,做好兜底保障。聚焦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研判和扶贫小组长、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的跟踪走访作用,建立动态预警监测机制,及时研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消除隐患。

同时,我市还聚焦城市困难家庭,城市社区以网格、农村集镇以社区为单元,以户为单位,对城市低保对象、零就业家庭、重病重残家庭、家中有精神疾病人员家庭、其他低收入家庭,采取入户走访、现场登记等方式进行全面普查,确保所有真正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改善民生  幸福路上收获获得感

“公立幼儿园学费每学期只要900元,感觉特别实惠,给家长省去了很多烦恼。如果上私立幼儿园,像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学费如果是上万块钱,有些家庭可能承受不了,对于我们普通家庭,上公立幼儿园是非常好的。” 昨日,市区薛阁中心幼儿园学生家长阙华说。

近年来,和阙华拥有幸福感的群众越来越多,这得益于“学前教育促进”这一民生工程带来的福利。

学前教育工程只是众多民生工程的一项。近年来,我市每年都会精心制定一份民生工程清单,按照“每天都是节点,全年都在冲刺”的要求,努力做到“早、深、细、实、精”,全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2016年和2017年,我市分别实施了32项民生工程,包括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其中2017年全市32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41.5亿元,累计落实资金149.4亿元,资金落实率105.6%。

2018年和2019年,我市分别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2018年全市民生工程累计拨付资金169.7亿元,33项民生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9年,我市民生工程累计支出资金195.5亿元,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民生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市将持续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分民生答卷,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