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帮扶销路好 蔬菜大棚变成宝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卢毅在走访蔬菜大棚

亳州新闻网讯  “提起扶贫蔬菜大棚,以前谁都不想要不敢要。但现在,大棚真正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摇钱树。”6月6日,谈起扶贫蔬菜大棚的变化,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扶贫队长卢毅难掩喜悦。

2015年,土桥村的120个扶贫蔬菜大棚建成投产使用,租给村民和贫困户,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民共享。

蔬菜大棚种植马铃薯、毛豆、青菜等蔬菜,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销售途径,效益并没有预想的好。因为赚不到钱,村民和贫困户直言扶贫蔬菜大棚项目是“不懂种地瞎折腾”,扶贫蔬菜大棚变得无人问津。

今年年初,由于疫情影响,土桥村很多贫困户外出务工受到限制,一直待在家中。卢毅在走访的时候,不经意间被一句话敲醒“要是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谁还出门打工呢?”于是,她打起了扶贫蔬菜大棚的“主意”。

经过卢毅的劝说,终于有几户贫困户表示愿意再次尝试租赁蔬菜大棚。但由于担心缺少技术种不好蔬菜,又担心蔬菜上市了没有销路,几个有意向的村民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了解到村民的担忧后,卢毅和土桥村两委开始积极联系蒙城县的上海外延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向农业方面的专家请教,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水平。4月份,土桥村扶贫蔬菜大棚和蒙城县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签订了育苗协议,开始种植高品质毛豆,并聘请了技术专家全程指导。

到8月份毛豆就能成熟,预计每亩能产2000斤,每亩年效益最高可达6000元,120个大棚每年的纯收益在48000元左右,带动村民务工10人次。

近期,土桥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正在积极筹备千亩蔬菜基地,计划种植1000亩高品质蔬菜,作为上海外延蔬菜供应基地,为村民致富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