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秸秆禁烧巡逻的毛敏
亳州新闻网讯 “好!”不管多苦多累的活,毛敏常说的永远只有这一个字。
毛敏家在蒙城县许疃镇邵于村,他是一名智力残疾人,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残补、新农保、新农合等各项扶贫政策,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他每年的收入达到了8250元,于2017年光荣脱贫。
虽然是名残疾人,但毛敏的生活态度乐观,吃苦耐劳,经村两委帮助,他又申请了扶贫公益岗位,每月有500元的工资,每年又能增加6000元收入。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对村里安排的任务认真执行,不管是抗疫卡点还是禁烧哨所,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都乐意接受。
贫困户张继英也是公益岗的受益者。自从当上了保洁员,不管刮风下雨,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村道、沟边,清理垃圾。疫情期间,张继英一家不仅志愿参加疫情防控,还向村抗疫指挥部捐款1000元爱心款。
今年以来,邵于村根据疫情影响及贫困户的自身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创新就业帮扶新举措,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做到人适其岗。结合林业管护、环境整治、公厕维护等工作需要,开发设置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公厕管理员、水塘看护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36个,增加贫困户的劳动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与此同时,村里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了临时性工作岗位,如抗疫小分队、禁烧志愿者等,让在家的贫困户参与村级建设,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实现了精准扶贫和乡村建设“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