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的胸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鲍叔牙、管仲是一对发小,同在一个村里长大。那个村子就在咱们安徽颖上那一带。两人性情相投,从小能够玩到一块去。渐长,他们曾合伙做过生意。

管仲家穷,本钱总是鲍叔牙出的多,但等到利润分成时,管仲却总是拿得多。连伙计都看不下去,非常生气,鲍叔牙深明大义: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他多分一点,我也乐意啊……

后来,他俩又一起当兵入伍,一起打仗。每次,都是鲍叔牙冲在前面,管仲则躲在鲍叔牙后面。这些都不算什么,到了退兵之际,管仲又总是冲在鲍叔牙的前面。旁人一直在背后埋汰管仲贪生怕死,且又爱慕虚荣。这个时候,还是鲍叔牙站出来,替管仲辩解,他说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这些话,辗转传至管仲耳朵里,管仲仰天长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来,因缘际会,鲍叔牙、管仲两位各自当上了公子小白(齐桓公)与公子纠的师傅。

当两位公子的老爸齐襄公死掉,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问国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便带着公子小白逃至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不久,大王子诸果真被人杀死,齐国大乱。这个时候,管仲就想杀掉公子小白,好让公子纠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将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些回到了齐国,公子小白就当上了齐国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公子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到底还是听了鲍叔牙的纳谏,请回管仲当了宰相,而鲍叔牙自己,则甘居管仲副手。

通过管鲍二位的共同努力,齐国被治理得非常好。七年之后,公子小白便蜕变成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后世在称赞朋友之间很好的友谊时,便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成语“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分别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其中,管鲍之交,居于首位。可见,管鲍两人的友谊何等珍贵。

鲍叔牙这种以国事大局为重的闪光人格,值得我们敬仰。当下,各行各业,有着无数德不配位之人,有利于己的事情,不惜一切手段去争去夺;若是遇上与己无利的难处,则慌不择路往后退缩,此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鲍叔牙好比一面照妖镜,搁哪里,便照出哪里的“小”来。

作者:钱红丽,著名作家,安徽枞阳人, 出版有散文随笔十六部,现居合肥。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