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一周年系列活动吹响安徽援藏“冲锋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用心用情,实干实效!

进藏一周年系列活动吹响安徽援藏“冲锋号”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12日,时值进藏一周年之际,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举办“援藏一周年成果汇报交流会”,全面总结一年来安徽援藏成效,展示安徽援藏干部人才良好精神风貌,激励全体援藏干部人才进一步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吹响援藏“冲锋号”,重整行装再出发。

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汪华东出席会议并致辞,山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红应邀出席交流会。山南市直受援单位负责同志,安徽省对口援藏措美、错那、浪卡子三县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全体干部人才参加交流会。交流会上,来自发改、教育、医疗、交通、审计和受援三县共14位队员,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真切感人的事例、深情并茂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为大家讲述了过去一年来安徽援藏助力山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美丽西藏建设的动人故事和生动实践。

此次进藏一周年系列活动,除举办一次成果汇报交流会外,还包括开展一次援藏工作图片展、编印一本援藏工作体会书等“三个一”活动。在援藏工作图片展现场,共展出产业援藏、社会援藏、就业援藏、助力脱贫攻坚、“组团式”援藏、交往交流交融及受援三县等9个方面的工作成果,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了一年来安徽援藏工作的真实历程和精彩画卷。

一年来,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怀揣感恩西藏、学习西藏、奉献西藏的初心使命,着眼“稳定压舱石”“发展加速器”“友谊连心桥”目标导向,坚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辛不辱使命,突出“六个聚焦”,扎实推进对口援藏工作,为山南稳定发展生态贡献了安徽力量。

一是聚焦抓实抓牢,全面落实党建职责。工作队进藏后就成立了临时党委,三县和市直也成立了党支部,专人负责,定期调度,组织理论学习,研究党建工作。结合新时期援藏工作实际,全面推动制度“废改立”工作,制定完善制度10余项。以基层为重点,以活动为平台,将党性教育、廉政教育、支部活动、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组织了义务植树、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结对帮扶等主题活动,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是聚焦补齐短板,推动援藏产业落地。工作队成立招商专班,经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明确了文化展演、旅游开发、特色农业、网络电商4个重点方向,相继与区外相关重点企业对接,推动一批企业进藏考察洽谈,形成一批合作成果。比如,协调安徽绿缘蔬菜公司与山南雅投公司合作建设千亩蔬菜基地,围绕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上海上善资本集团,围绕旅游开发引进黄山股份、中青旅、环球国旅等。

三是聚焦基层基础,发挥组团援藏优势。“组团式”教育方面,把德育教育作为重点,推动山南二高制定《德育教育体系建设方案》。“组团式”医疗方面,积极推动山南市人民医院由“创三甲”向“强三甲”转变。“小组团”方面,成立专项债项目申报、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地质勘探、审计、道路交通、开发区建设管理等10余个小组团,帮助山南市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四是聚焦凝聚人心,推动交往交流交融。工作队制定《手拉手“情感十进”工作方案》,去年以来,已组织市本级和有关县区10余批次共300多人赴安徽,开展文化展演、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进一步推动了两地干部群众间的情感交流。

五是聚焦激发内力,突出就业援藏实效。工作队一方面加强就业政策宣传,联合安徽省人社厅印制就业政策宣传册,正面引导藏族大学生在皖就业,去年共提供403个企业岗位、36个事业岗位。今年已与省内对接,16个公务员岗位、40个事业岗位、426个企业岗位基本确定。另一方面,推动山南群众就近就便就业,重点是以产业促就业,通过引进内地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六是聚焦急需实用,科学安排计划外资金。计划外项目采取“一次性研究确定、分进度拨付到位”的方式,对受援三县急需支持的项目特别是民生类项目,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形成项目和投资清单,由对口支援市统一研究确定。目前,经对口支援四市研究确定的计划外资金就达1.8亿元,较上一批增长81.8%。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援藏工作,目前已落实马鞍山中加学校为山南籍贫困家庭学生开办代培班,解决了浪卡子县卡龙乡群众饮水问题,为山南二高、错那县觉拉小学、措美县哲古小学等捐赠价值100多万元教学设备和衣物。

此次进藏一周年系列活动,既是一次动员会,又是一次誓师会,更是一次推进会。下一步,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将牢记来时的初心使命,不忘肩负的期望重托,真心扎根西藏,用心奉献山南,用自己火热的青春在雪域高原书写安徽援藏的壮丽篇章。(记者 袁江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