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 | 愿你安然度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阳光炙热,高温难耐

7月16日,正式“入伏”


程政 摄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

标志着一年中气温最高

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来临了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就今年而言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为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10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

每年入伏时间不尽相同

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

初伏为10天

中伏为10天或20天

末伏为10天


耿兴波 摄

三伏天的“伏”一般指“伏邪”

即所谓的“暑邪”

“伏”也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夏季炎热,尤以三伏为盛

人们在伏日常有避暑之举

有说法称,伏日作为节日起源很早

也曾叫做“伏腊节”

是一种庆祝夏粮丰收的活动


张斌 摄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是北方流传的一句俚语

饺子、面条、烙饼、摊鸡蛋

都是人们喜欢的美食

吃面的习俗由来已久

用新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

热热的一碗汤面吃下去

营养丰富,发汗也可以祛除身体里的“毒火”

刘玉桃 摄


有的人家喜欢吃过水面

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

拌上蒜泥,浇上卤汁

美味可口,很是刺激食欲

夏季要特别注意饮食规律

不要一味贪吃冷饮

以免刺激肠胃,引发疾病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夏季饮食宜少油腻

此时可以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

绿豆粥、荷叶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应该注意绿豆性寒

体质虚弱者不宜过多食用

也有说法称,三伏可以“吃三瓜”

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丝瓜低热量、高营养

冬瓜也是常见的蔬菜

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

汤彦俊 摄


夏天容易出汗

但不要在大汗淋漓时冲凉水澡

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

锻炼更应当适度

“空调wifi西瓜”

是不少小伙伴期待的度夏模式

但切勿贪凉

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

居家经常开窗通风


李佩珊 摄

夏季昼长夜短

比较适宜“晚睡早起

这并不是说要熬夜

而是要顺应季节昼夜变化的特点

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

夏季天气闷热

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可以在中午小憩一会儿

有助于恢复消耗的体力和精神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晚上睡前用温度适宜的热水泡脚

既可祛湿,也可提高睡眠质量

夏天,人们在避暑降温的同时

也在寻找生活中的韵味


潘金虎 摄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夏日三首·其一》

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夏日里,有生机也有难耐的高温

这正如每个人也许会经历的时光

有意气风发

也有遇到挫折时的烦闷与不安


王敏智 摄

然而,只有经历夏季酷热的磨砺

才能迎来秋天的丰收

只有战胜人生种种的困难

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


调整心情,愿你安然度夏!

(来源:中国新闻社  编辑:奚婷   审核:海涛)

(责任编辑:奚婷)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