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蒙城县民政局立足自身职责,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全县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以实际行动兜牢兜实困难群众基本民生底线。
保民生,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7月底,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2662.44万元、惠及20676户44417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790.94万元、惠及5409名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享受16690人,发放资金580.32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享受12768人,发放资金515.15万元。同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启动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共发放7个批次价格临时补贴,累计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价格补贴资金425.92万元,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织密网,全面排查困难群众情况。聚焦“三户一体”,即: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困难群体。对符合低保政策的“三户一体”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针对全县尚未脱贫的210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逐人开展排查,经排查2018人享受了民政社保兜底保障,其中低保1827人、五保116人、孤儿75人。县民政局主动对接县扶贫开发局和17个乡镇,实现了三方信息互通共享,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对未纳入保障对象的“三户一体”进行调查核实,建立监测台账;将57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精神、智力残疾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乡镇采取“先行救助”方式及时解决“三户一体”救助对象生活困难。目前全县“三户一体”人员共5898名,其中已落实社会救助政策3647人,未享受待遇的全部纳入日常监测台账。
建机制,社会救助管理进退有序。全面应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立系统核对和入户核查并行工作机制,加大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工作力度,实行“逢进必核”、在保对象定期复核,防止“错保、漏保、骗保”等现象,确保社会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1-7月,全县共出具核对报告20038户47397人,预警14386户34299人。累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797户5832人、取消872户1991人。同时落实死亡人员零报告制度和低保审批权委托下放工作。
兜底线,加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全面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作用,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对每个乡镇先期拨付2万元,对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直接救助或先行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暂时性生活困难,今年已拨付临时救助备用金34万元。截止目前,全县共临时救助952人,打卡发放救助金325.23万元,其中乡镇直接审批救助58人,发放13万元。(母兆宇 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