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浙传学子为你讲述神桥故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一支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团队在亳州市涡阳县结束了调研活动。这支团队由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立项指导,通过对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考察建党100年以来神桥村的历史变迁,为撰写神桥民俗文化系列文章奠定基础。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了解神桥村在结对帮扶下的脱贫之路,用镜头记录神桥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为宣传美丽神桥、美丽亳州做出一份贡献。

神桥村全景

团队一行人实地走访了神桥村党群服务中心、神桥小学和神桥卫生室等地。在对神桥村党总支书记罗平的采访中,实践团队了解到,神桥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资产几乎为零,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同时神桥村也是一个大村,人口有812户4116人,土地将近八千亩。在2013年,涡阳县司法局与神桥村展开结对帮扶,助力神桥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随后蚌埠医学院也成为了神桥村的对口支援单位,为神桥村提供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在帮扶单位、扶贫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之下,神桥村已在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现如今神桥村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光伏发电和温室大棚种植等产业,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稳步推进,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

实践团队与神桥村党总支书记罗平的合影

在神桥小学,实践团队参观了教室、电脑机房和图书室,据神桥小学校长刘福勤介绍,神桥小学的硬件设施在全市可以达到一流水准。早在2013年,神桥小学的教室就进行了多媒体改造,投影仪和电脑走进了教室。2018年,蚌埠医学院又援助神桥小学建设了信息技术教室,现如今智慧校园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教师们正在利用暑假展开相关培训,按照计划,在下个学期神桥小学的小朋友们就能使用学生平板电脑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

涡阳县神桥小学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刻体会了省情民情。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生们表示有幸看到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个普通贫困村的转变,在未来他们会一直关注农村发展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哲 巩述林)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