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十河镇:扶贫羊变身致富羊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羊圈里有78只羊,到年底,能出圈30只左右,能卖将近3万元,每次看到活蹦乱跳的羊儿,我心里就踏实起来。”8月4日,谯城区十河镇李小村白蜡园自然村72岁贫困户周青得看着自家的“致富羊”满意的说。

周青得老伴在10多年不幸去世,儿子在与人玩耍时,不慎摔到腿,致使残疾,在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孩子需要人照看,不能外出务工,周青得就选择在家养羊来维持生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得知情况后,为周青得申请为村里的“六员一岗”公益岗位,参与村环卫工作,为其家庭增加收入。

2017年李小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带动模式,结合周青得有养羊经验,经村里研究申报、上级批准,当年周青得家取得产业扶贫养羊的名额,获得养殖帮扶12只波尔山羊,同时,每只羊给200元的养殖补贴,并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帮助其家庭实现稳定脱贫致富,让周青得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对生活重新燃起了信心。

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周青得父子两人通过辛勤养殖,从最初的5、6只羊,发展到如今的78只羊,儿子的腿逐渐恢复,已经可以帮助其为喂羊。现在,每次看到羊在身边欢快的蹦跳,就感受内心充满动力,心里像吃蜜一样的甜。

“周青得爷俩都是勤快人,很务实,不完全依赖扶贫政策的帮扶,希望凭借自身努力争取脱贫致富,有志向、有意志,帮扶效果在他们身上发挥出很大成效,现在他们家通过养羊加上六员一岗、土地流转和养殖补贴等扶贫收益,每年收入可达4万多元,日子过的越来越有盼头,可谓走出了一条“羊”光大道。”李小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华介绍道。

提起现在生活,周青得表示很满足,从前都不敢想能过上现在好日子,无论吃的、穿的、用的等等,都比以前强的有百倍不止。同时,希望把羊养的更好,这样国家就可以把帮助自己的钱用到其他地方,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贫困不失志向,脱贫不依赖国家帮扶政策,通过双手养羊实现稳定致富脱贫,周青得的脱贫之路,受到乡邻们的一致认同和称赞。(许玉林)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