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路修好了 不给居民添堵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家门口的路修好了,魏大妈很开心

明明有大路可以走,但魏秀兰却喜欢走小街背巷,听到魏大妈的“特殊爱好”,记者颇为惊讶,但听了她的解释之后,记者恍然大悟,魏大妈的这个走法没“毛病”。而且,越来越多的邻居也爱上了走小街背巷。

大妈爱上走小路

魏大妈家在涡阳县城关街道向阳社区永康巷,今年69岁,性格开朗健谈。看到有人在谈论自家门前新修的水泥路,魏大妈主动当起“推销员”,说着水泥路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现在基本上不走大路了,都是走门口的小街背巷,路好平坦,车辆少,四通八达,用的时间也少。”8月7日,魏大妈爽朗地说,她家紧邻城区主干道西环路,出门就到,但路上的车辆多,通达上也不如小街巷。

不仅白天愿意走,魏大妈晚上也敢走。她对记者说,每到晚上,小街背巷的路灯就会自动打开,虽然亮度不如城区主干道,但一点都不影响走路和骑车。而且,晚上小街背巷的车辆更少,适宜散步。

出门胶鞋换皮鞋

每年夏季,魏大妈就会犯愁,雨水排不出去就往自家院里跑。“为了防止雨水倒灌进来,我们不少邻居都是在自家门前打‘围坝’,阻挡雨水。”魏大妈说,她家没有打坝,是因为她家的地势比外面高,但也遇到过进水的情况。

魏大妈说,以前她家门口的路是砖渣路,高低不平,路上还长了草,别说骑电动车,即使走路也走不稳。有一次她骑电动车时就被“撂倒”了,还为此去医院做了检查。提起以前的砖渣路,魏大妈“苦不堪言”,“以前下雨天都是穿着胶鞋出门”。

站在自家门前看着新修的水泥路,打扮时髦、戴着花帽的魏大妈脸上绽放着笑容,“水泥路下面还修了下水道,今年没有再遇到进水的情况。现在出门,穿着皮鞋骑着电动车就走了,路也不颠了。”

小路提升幸福感

记者在永康巷采访时,看到邻居们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以前路上又脏又破,谁愿意出来玩呢,都在家里窝着。”一位居民说道。记者沿着永康巷继续向前走,每条小街背巷都是水泥路,虽然近日多雨,但地上并没看到积水存在。

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向阳社区位于城市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小街巷的道路更是破旧不堪,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去年,向阳社区对包括永康巷在内的24条小街背巷打包改造,终于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的问题。

“我从1975年就搬过来了,1995年时又建了现在的房子。虽然老城区生活非常便利,但这里的生活环境却不太好。从去年开始,政府加大对我们这样的社区、棚户区改造,环境改善很大,我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魏大妈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