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祖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星期六,亳州晚报的小记者老师们带领我们参观了亳州的著名景点——华祖庵。

华祖庵是供奉神医华佗的地方,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一进大门,就看见一间屋子,里面供着一座华佗像。往右边一看,“华陀纪念馆”五个大字映入眼帘。老师说:“谁看出来这五个字中有什么异样吗?”我仔细一看,便发现了华佗的“佗”字被写成了“陀”字。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说:“是这个‘佗’字写错了,可你们知道郭沫若先生为什么写错吗?”我们都答不上来了。阿姨告诉我们,最早的麻药就是华佗爷爷发明的,当时叫作“麻沸散”,里面含有一种叫“曼陀罗”的药材,为了突出华佗的贡献,郭沫若先生故意把“佗”字写成了“陀”。

接着往里走,我们来到了华佗老爷爷曾经居住的屋子和存放药材的地方,再往里面走还有一间屋子,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以前华佗爷爷给人看病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医院的诊疗室。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洗药池。洗药池旁边种着许多垂柳,细细的、软软的枝条上冒出了鹅黄的嫩芽,被垂柳盖着的洗药池晶莹泛绿。池边还栽满了芍药、牡丹、白菊、曼陀罗等名贵中草药。

最后我们来到了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有很多我们不曾见过的东西,有古时候的医书、碾药的工具、串铃、针灸的学位铜像,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中药材等。

这一次的游览,真让我学习了许多知识,也让我有了对医学的向往。

黉学育才小学 四(2)班

辅导老师:肖玉闪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