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扶贫产业 带动就业增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一个月六百块钱的收入,我天天在这里扫扫,对家庭帮助很大,一年七千多块钱。”秋高气爽,田野里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庙村65岁的贫困户蔡训斌正在打扫村里光伏电站太阳能板上的灰尘。由于年龄偏大,村两委给他安排了一个光伏电站管理员的公益岗位,这让他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们李庙村两座光伏发电站,目前收益46万,用于80户贫困户分红,开发公益性岗位35人。” 小辛集乡李庙村村委会主任许友干说。

小辛集乡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光伏扶贫与贫困户收益挂钩,确保光伏扶贫政策红利更好惠及贫困群众,为贫困户“照亮”了脱贫路。截至目前,全乡26个光伏电站总收益604.22万元,共发放565.26万元。

在小辛集乡唐庙村,贫困户蔡雪梅种植六亩高粱,穗大粒满,长势喜人。“预计能收入一千块钱,加上我们补助的五百块钱,每亩能收入一千五百块钱左右。”蔡雪梅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辛集乡唐庙村通过订单农业,利用特色种植养殖奖补政策,大力发展高粱种植,今年共种植面积240亩,带动贫困户27户。

“我今年种了十亩高粱,明年想扩大点规模,再租点地种五十亩。”小辛集乡唐庙村种植大户张卫东高兴地说。

“今年唐庙村大力推广高粱种植,采用‘合作社+贫困户+企业’的模式,帮助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小辛集乡唐庙村党委第一书记陶昊介绍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小辛集乡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新路径,加大土地规模流转力度,依托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走出了一条“园区+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全乡发展特色种养共471户,落实奖补资金108.7万元,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方式,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168家。

“针对致贫原因,细化量化到户,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自主经营的积极性、自我发展和持续创收的主动性,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小辛集乡党委书记车小芳介绍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