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应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10月28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调研评估组来我市开展名城保护调研评估,市长杜延安陪同调研。

据了解,此次调研评估内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完成名城保护具体工作任务以及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保护对象的保护利用、保护管理工作情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调研评估组一行先后来到曹操地下运兵道、道德中宫、北关历史街区、南京巷钱庄、花戏楼等处,现场调研评估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在随后召开的调研评估会议上,杜延安说,亳州市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700多年的厚重历史,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亳州市把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出台了《亳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划、制度,近几年先后投入2.5亿元,实施北关历史街区的改造提升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研评估组专家听取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就下一步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调研评估组提出要结合品牌塑造工作提升历史文化保护质量;要在做好整体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做好历史街区的修复改造;要认真做好规划修编,有效引领名城保护工作开展; 要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机制建设,做好文物建筑测绘建档挂牌,推动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副市长钟治峰陪同调研。(综合)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