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日本鬼子、击落美军战机,这位亳州老兵的浴血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血赤胆筑忠魂

铁骨铮铮卫家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亳州晚报社新媒体部特策划开展

《献礼七十周年 致敬亳州老兵》

践行“四力”主题采访活动

全媒体生动展示亳州老兵的事迹

致敬,老兵!



在谯城区光荣院里

住着一位叫王永顺的老人

老人家今年93岁

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老人卧室的床头柜里

放着一个红色布袋

红色布袋里又装着一个红色防潮袋

红色防潮袋子里装着一团白色丝绸

一层层铺开

三块勋章映入眼帘

抗美援朝纪念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

它们是荣誉

更是老人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当兵打鬼子,是我这辈子做的最不后悔的事

王永顺,1926年出生,谯城区龙扬镇大东庄人。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选择已经是命中注定。1942年,16岁的他走上抗日救亡从军之路,1943年参加了抗日战争,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抗美援朝参战。


记者:16岁就走上了战场,怕吗?

王永顺:怕,但怕也得向前冲,也得和鬼子斗,既然选择了当兵就不能怕死。

光荣院里的葡萄架下,93岁高龄的王永顺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把蒲扇。由于身体虚弱,说话稍显吃力。但每当有人问起那段残酷战争、烽火岁月,老人总是挺直身板,卯足了浑身劲头。“打过日本鬼子,这是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事。”

1950年,王永顺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准备赴朝参战,他被编入高炮独立营,成为一名高射炮兵。为此,他还和战友们在山东进行了6个月的集训。

王永顺清楚记得:那时训练很苦,因为马上就要上战场,短期内要学会使用高射炮,还得射的准,不下苦工是不行的,没日没夜地练。

击落两架敌机,是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

“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和其他三位战友并肩作战,一共击落两架敌机。”回忆起这段往事,王永顺眼神里的得意劲儿,如同一个考了百分的孩子,神气十足。

高射炮是从地面对空中目标射击的火炮,一架高射炮由四人操作,他们有的控制方向、有的控制高低,目的就一个——击落敌机。

那时朝鲜还是冰天雪地,非常寒冷,有的战士被冻得直发抖。有一天中午12点左右,大家刚拿到饭,还没来及吃一口,警报响起,敌机来了。第一次来了30多架,第二次来了60多架。王永顺和其他炮手,不停地向空中射击。战场天昏地暗,如同身处沙漠一般。

王永顺:在朝鲜战场的每一天,都让人难忘,其中有两天,更不一般。

这两天便是,击落飞机的那两天。击落第一架飞机,是一天上午10点左右,击落的是一架侦察机。击落第二架飞机,是一天早上,当时飞机就落在距离他们两三公里的地方,可以清楚看到,飞机一头扎在地上。

吃得好,住得好,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1953年,王永顺从朝鲜回来,复员回到老家。一生清贫,一生正直,虽然无儿无女,但王永顺从无遗憾。


王永顺:感谢党和政府,把我接到这里住,吃得好,住得好,很满足!

在光荣院里,王永顺独自住一个房间,虽然年近百岁,但生活依然可以自理。房间内,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就像部队的豆腐块一样,无论是地面还是桌椅板凳,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采访最后,他说道,希望后辈能够牢记耻辱,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于海博)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