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办工厂 带贫奔小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天刚完成一个10万套的订单,现在又接了一个30万套的订单。都是网红床上四件套产品,一天都卖上万套。人家不愁卖,就怕我们的产量跟不上。”看着车间内忙碌的生产场景,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的“致富明星”张建设是既欢喜又担忧。

晨光村是观堂镇重点贫困村。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晨光村大力探索“文旅+发展”路径,在2017年顺利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明星村”,先后被评为省级3A级旅游乡村和优秀旅游示范村。而返乡创业的“能人”张建设,作为晨光子桐家纺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因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成效显著,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明星”。

“这工厂建得好,家门口就能务工,收入不低,中午还管饭。”10月12日,正在车间缝纫床单的47岁村民牛秀玲笑着告诉记者,她原来就在浙江那边的服装厂打工,收入也不错,后来生病返家,一直没事干,直到村里有了家纺车间,她又成了一名缝纫工,每天负责缝纫床单,“现在工资一个月三四千块钱,比以前出去打工挣得还多,还能照顾家里,好得很。”

工人正在车间忙碌

“牛秀玲当时因为患有重疾,不仅工作干不下去,还因为治疗花费太大,家庭陷入困境。” 晨光村党委书记张海介绍,2018年,经精准识别,牛秀玲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享有大病救助、低保、光伏及个性化帮扶措施,“加上务工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已经远远超出脱贫标准,目前已列入拟脱贫户。”

晨光子桐家纺有限公司目前共有三个加工车间,除了为当地村民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外,每年还能给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元收入。“当时就是想着给乡亲们做点事才返乡创业的,目前工人中有七八个是贫困户,每月人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手快的工人可以拿到4000多元。”张建设对记者说,他过去一直在南通从事家纺产品销售,2020年春节返乡时,在“亳州老乡,请您回家”的政策引导下萌发了返乡创业念头,并与今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主营床上用品四件套,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积累的销售渠道,家纺厂很快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国家,目前日产量3000多件,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5000万左右。

“不出村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村民张争光因妻子患有尿毒症,于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2017年顺利脱贫。不再为昂贵的医药费发愁,张争光更想找个工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增加收入,在家纺厂初建之时,通过村里的宣传,他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

“既然在家里办了厂,就想实实在在地帮到大家,大家一起奔小康!” 张建设说,随着生意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他正着手准备扩大厂房规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地助力贫困村民致富奔小康。

记者:任雷

通讯员:曹博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奚婷)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