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哼着小曲,给家里鸽子、兔子、鸡鸭喂好食,到鱼塘里捕几条鱼,连同前一天晚上榨好的几十斤香油,骑着电车出发了,他去销售自产的鱼和香油……秋去冬来,每个附近集市逢集的清晨,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脱贫户陈德良总是快乐地忙个不停, 他说:“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日子越过越好,人自然也越来越开心了。”
陈德良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精神二级残疾,家中孩子又多,一家七口,日子一度过得很艰难。陈德良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村里贫困户大会时的场景,“当时村里说把我家纳入贫困户行列,下一步要重点帮扶。我真感到难为情啊,觉得特没面子,为啥人家都不穷,就俺家穷呢。”
陈德良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发家致富,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得好起来。与此同时,双李村“两委”也根据陈德良家的具体情况开始研究对策,制订帮扶方案。“陈德良是个聪明人、明白人,体力强壮又能干,只是对致富没信心。扶贫先扶志,只有让他在思想上脱贫,激发他的内生动力,帮其拓宽增收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让他摆脱贫困。”双李村党总支书记苗光军说。
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陈德良下决心要转变思想、找准发家的门路,通过自己的劳动,拔除穷根。陈德良过去喜欢在芡河里捕鱼,对鱼的生活习性比较了解,村“两委”据此积极作为,将村里的一片荒废鱼塘,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承包给陈德良管理。陈德良家从此年年有“鱼”,开启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陈德良对养鱼很上心,每天割青草制成混合饲料,然后坐着自制的橡皮艇,在鱼塘里巡逻喂养。村干部又指点他在自家后院里养殖了鸽子、鸡鸭、兔子,同时又帮其购置了一台香油压榨机。找对致富路子,生活日渐红火。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陈德良通过勤劳的双手于2017年实现稳定脱贫。
2018年初,考虑到陈德良有橡皮艇,方便打捞沟塘漂浮物,双李村“两委”鼓励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最终陈德良成为村里的一名保洁员,现在每月有600元的工资。陈德良对公益岗位的工作同样上心,只要是村委会安排的工作任务,他总是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家承包了鱼塘,养起了家禽,买了香油压榨机,还参加了公益性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家人也迈上了小康路。”陈德良开心地对记者说,2019年,其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13700元,“生活质量在俺庄再也不垫底了,真正摆脱了‘穷帽子’,俺村人都说我,现在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