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北方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有风来,带着初冬的寒意,从玄武的北方而来。

不需要打马而过。这个季节的大地,早已被改变了模样。秋天的颜色还在驻留,冬日的根系正在发达,越发枯瘦的草们,茎秆焦干,暗黄、暗灰、金黄、酱紫、灰白……曾经热闹的它们,用穗芒上闪动的光,在倒叙着一个秋天。

风吹过的沙,漫天飞舞,那是谁的梦幻?

风掠过,一片寂静。站在回归本真的田野,看阳光淡淡。

昨天的一棵玉米,失却饱满的籽实,仍裹挟着整个秋天。它干枯的枝叶,越过寥落和枯寂,写满黄金的语言,囊括着走过的期盼。

“翻开陈旧的往事,看见一身沧桑,走过陌生的地方,我回到异乡风吹得太狂,我感到,有点凉。”一个男人,在浅浅的岛屿,唱着乡愁的哀叹。

只剩下一棵玉米了……我听到风穿过耳畔,溢满一个男人对母亲的怀恋。

墙畔的丝瓜藤,绿色涛声依旧,在繁花落尽后的季节里,上演着精彩的生命诗篇。最后一朵丝瓜花开后,那抹明亮而耀眼的黄,如同跳动的火焰,闪现着春日的梦想、夏日的汗水。

挂在藤蔓上的丝瓜,一天一天枯黄下去,写满秋日的狂想和浪漫,直至最后,成就一幅水墨画。故意留白的空间,等待有缘之人填满。

麦苗青青,匍匐在地面,根系深扎,紧抱大地。在如期而至的风里,它们卑谦,轻易不开口说话。

它们的前方,有春雨密织的雨帘,有春燕的声声呢喃。村庄的炊烟,高过杨树的顶端,众鸟歌唱、白云飘飘,诗意的画卷,就在人世间。

它们在等待,小南风的一声唤醒,等待夜色中挥舞的镰,月光之刃的快感。

麦子拔节的声息,编织着生活的苦辣酸甜。

一切都那样纯粹和美好,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却又那么遥远。

城市的四季,没有麦子故事的留传。一场北风,让我们回归久违的家园。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