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拦路虎”,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基层,默默奉献,积极投身健康扶贫“主战场”;同时,很多贫困家庭受益于健康扶贫政策,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驻村医生康立峰:做群众的“健康守护者”
康立峰在为村民看病
亳州新闻网讯 去年8月,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康立峰主动请缨,成为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第二批援助医生。如今他在宣城市旌德县云乐镇许村驻村已一年多了,从原来在市级医院专做医疗业务,到如今问诊、开方、收费、拿药、录信息等样样都要亲力亲为,康立峰说,他早已习惯了这儿的一切。
许村共有357户,1310人,其中贫困户24户。因种种原因,在去年8月底之前,当地并没有村医,村民看病要到十几公里之外的镇卫生院,或是更远的县医院。康立峰的到来,不仅让村里有了村医,还有了“中医科”。
驻村一年多来,这位来自市级医院的专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仅是许村的村民,周边各村的村民也喜欢找他看病。
除了为村民看病,康立峰还负责对村民的慢病进行追踪随访及信息反馈。每天他上午在卫生室接待病人,下午就抽空到辖区内的贫困户家中走访。刚驻村时,他就开始对整个村的村民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驻村一个多月时间,全村贫困户的健康状况他已了然于胸。
贫困户黄小满因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疾病,关节畸形,造成腿脚不方便,走路困难。之前身体不舒服她都是到十多公里外的镇卫生院就诊,康立峰的到来,让她不再为看病买药犯愁了。
熟悉村民情况,落实健康脱贫相关政策措施,预防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驻村一年多来,康立峰积极履行村医职责,充分保障村民们的就医需求。康立峰说,他是第一次到农村一线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历练,他一定会用心服务好群众。
驻村医生除了要承担村医职责外,还有一项尤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培养乡村医生。康立峰说,他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教给基层医生,他的想法很简单,希望乡亲们可以彻底实现小病不出村,希望自己结束驻村工作时,乡亲们的健康梦有人托底,不会结束。(杨筠 记者 曾莹莹)
脱贫户刘红灿:重新点燃生活希望
家庭医生上门为刘可怡做检查
亳州新闻网讯 “感谢国家健康扶贫好政策,解决了我女儿的医药花费,如果靠我们自己可能早就负担不起了,也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在蒙城县小涧镇西王集社区,脱贫户刘红灿拿着厚厚一沓医疗报补单据,感激地对前来随访的村卫生室医生李杰和包组干部岳彩华说。
现年42岁的刘红灿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两人勤勤恳恳,虽不算太富有,但也算幸福之家。2012年,女儿刘可怡经常发热并伴有疲乏无力的症状,夫妻二人急忙带着女儿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红斑狼疮慢性病。
从此,合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常出现夫妻二人寻医问药的身影。红斑狼疮慢性病无法根治,只能靠吃药维持,但是一盒吗替麦考酚脂胶囊就要680元,而且只能吃十天,如果再加上别的药,一年下来就是五六万元的医疗支出,成为压在这个家庭身上的沉重负担。
西王集社区两委听说刘红灿家的事情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2014年,经社区评议、公示、公告,刘红灿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系统进行帮扶,落实了健康扶贫政策,刘可怡的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0%左右。
同时社区又为刘红灿一家办理了低保,落实了特色种养、教育资助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女儿的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后,刘红灿让妻子在家照顾女儿,自己心无旁骛地外出务工,凭借精湛的焊工手艺,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刘红灿一家光荣实现脱贫。
现在的刘红灿一家充满欢声笑语。“有健康扶贫政策托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刘红灿坚定地说。(魏冉 记者 李鹏 文/图)
乡村医生侯志荣:让贫困户健康奔小康
侯志荣为群众测量血压
亳州新闻网讯 “侯大爷,在家呢,今天给你查查血压。”一身白大褂斜跨一个诊疗包,蒙城县篱笆镇樊寨村卫生室的侯志荣医生每天都会走家入户,为村里老人测量血压。自从有了贫困户签约医生服务,侯志荣除了坐诊时间,几乎每天都来往在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做测量血压、开药、输液等诊疗服务。
“侯医生真的很好,天天来,我这年纪大了拿药输水不方便,他就到我家里来,还给我上门服务哩!”70多岁的村民侯树坤说。
据了解,篱笆镇共有签约医生40名,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对需要日常诊疗服务的贫困群众全覆盖签约,签约医生们的脚步已走遍了篱笆的每一个村庄,“坐在家里看病”也成了村中老人的新日常。
最近,代桂银淳朴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逢人就夸“现在政策好”。代桂银是篱笆镇何塘村的一名贫困户,早年患有尿毒症,常年的透析费用把家中几万元的积蓄花得一干二净,那时的他脸上总是挂着愁容。2014年,代桂银申请成为贫困户,村两委干部针对老代家的情况,帮助申请各类健康脱贫政策,代缴农合、帮助办理慢性病本等,如今老人看病还享受“351”医疗报销政策,每年到县医院透析住院费用封顶到3000元,不用交押金,出院一站式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老代的医疗费用支出难题。大难题得到解决,代桂银的妻子和儿子也放心地外出务工,家里盖了新房,今年年初大儿子又成了家,日子不断有了新变化,代桂银的脸上也开始重新洋溢起了笑容。
篱笆镇政府坚持把“健康脱贫”放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位置,全力推进健康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贫困户“医疗有保障”。通过代缴农合、签约医生、慢性病本办理等项措施,全面消除贫困户“因病”致贫风险,保障贫困户健健康康脱贫,安安心心致富。(刘午阳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脱贫户王凤春:“健康扶贫救了我全家”
扶贫干部到王凤春(左)家走访
亳州新闻网讯 “如果不是健康扶贫,我们家可能已经被压垮了。”说起几年前的患病经历,蒙城县岳坊镇牛王村的脱贫户王凤春感慨地说,那时的他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2014年,王凤春在安徽省立医院查出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想到自己才40多岁,两个儿子还没结婚,既要建房又要娶妻生子,王凤春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倒下,为此,他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医院治疗,希望早点治好继续打工挣钱。
让王凤春没想到的是,治疗费会那么高,一盒美沙拉嗪肠溶片就要260多元,一个月就要5盒,由于是进口药农合不能报销,同时还要服用其他药,每月的药费开支都在1500元以上。家里的几万块钱积蓄很快就花光了。但不幸接踵而至,家属陆秀云干瓦工活不慎从二楼摔下来后,连续住院8个多月,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面对高达10多万元的医疗债务,妻子每月还要300多块钱的药费,王凤春有过自杀的念头。
2017年,王凤春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帮助陆秀云办理了视力二级残疾证,并为王凤春申请了慢性病,还进行了危房改造,落实了光伏分红和特色种养补贴。
“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不仅大大减轻了我和妻子的医药费负担,还让我们一家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以后我们要好好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王凤春高兴地说。(马洪绕 记者 李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