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20年12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见义勇为好人刘锋、 敬业奉献好人王亚伟、 敬业奉献好人朱飞、孝老爱亲好人王俊芳。
见义勇为好人刘锋:好教师十余年 救下两条生命
见义勇为好人刘锋
刘锋,利辛中学教师。
2019年12月2日下午2点多,刘锋到利辛中学西校区准备上课,刚到六楼楼梯口,听几位同学说,有一名女生欲跳楼轻生。他扭头看见确实有一名同学站在窗户上,便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途恰好遇到刘向权老师,二人快速商定让刘向权老师向110报警,并联系学校有关领导,他自己继续前去救人。当走到离孩子一米左右时,便一个箭步上前,伸出右手猛地抓住跳楼女生,左手顺势一揽,把她救了下来。
这已经不是刘锋第一次救人了。
2008年中考第一天中午2点左右,刘锋老师送考途中,路过利辛县五一广场东侧车辙沟时,看见沟内有一位中年女性时浮时沉,生命危急,刘锋立即下水冲到轻生女子身旁,用力把她拉向岸边。随后有人拨打120,把女子送到了医院。刘锋老师便悄然离去。
刘锋为人忠厚老实,工作踏实认真,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做人低调。2005年5月,刘锋所带班集体荣获“亳州市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9月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2020年8月被评为“亳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所带的班集体被评为“亳州市先进少先队集体”;9月他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制作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获“全县微课一等奖”、所带的班集体被评为“利辛县先进班集体”;2020年9月荣获“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称号。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李丹崖点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教书育人,以知识焐热学生心灵;作为一位路人,他路遇险急,挺身而出,挽救轻生女孩、落水溺妇于生死边缘。以德育人是他的职业信条,以善行事是他的道德标准。刘锋,留得一颗炙热善心,誓做大爱前锋。
敬业奉献好人王亚伟:驻村扶贫11载 践行初心使命
敬业奉献好人王亚伟
王亚伟,亳州市蒙城县板桥集镇李楼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2004年,王亚伟被选派到蒙城县乐土镇邵楼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期三年;2010年,他再次被选派到蒙城县王集乡潘王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任期两年;2014年,他又一次任蒙城县板桥集镇李楼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18年4月1日,王亚伟的任期即将结束,大家都要签名按红手印,把他留下来。王亚伟决定,再干一届!到目前,王亚伟已经驻村扶贫11年了。
王亚伟刚走进李楼村时,面对的是贫困户133户295人、贫困发生率为9.86%、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李楼村。当时村内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部破旧不堪。王亚伟走村入户,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信息,帮他们出谋划策,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有针对性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王亚伟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修通了30多公里水泥路,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和特色养殖业。他成立首家蒙城县村级家政服务队,定期帮助孤寡老人上门打扫卫生。王亚伟驻村期间,李楼村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度的零收入增加到目前的50余万元。驻村期间,王亚伟两次荣获蒙城县“优秀选派帮扶干部”,2019年2月,获评“蒙城好人”,其先进事迹收录在《蒙城县脱贫攻坚百名先进典型案例》书中。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李丹崖点评:从机关干部到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从2004年到2014年,王亚伟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实现了三次角色转换,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因地制宜扶贫路,王亚伟扑下身子帮扶贫困乡村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的努力下,乡路畅通,各种项目资金落实,王亚伟帮助乡民扶贫扶志,也践行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敬业奉献好人朱飞:两度赴疆支教 一片冰心不改
敬业奉献好人朱飞
朱飞,亳州一中教师,安徽省第九批、第十批组团式援疆教师。
朱飞2002年7月毕业后曾在亳州二中、濉溪二中工作,2016年8月选调到亳州一中任教。2017年8月作为安徽省组团式援疆支教队队员,到和田地区皮山县支教,2018年8月再度援疆,被任命为皮山高中支教组长,挂职副校长。
朱飞决定援疆时,女儿还小,父亲刚刚经历癌症手术,祖父已经卧床不起到了弥留之际。得知朱飞的决定后,尽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但真到了离家的时候,朱飞还是没控制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低声说:“爸,爷爷,我走了。”
赴疆支教期间,朱飞帮助皮山高中实现了国语教学全覆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帮扶等途径,让受援学校玛伊努尔·麦合木提等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朱飞为学校制定“校风”“教风”“学风”、创作校歌《绽放》,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朱飞多次走进阔什塔格镇喀热苏村,增进民族友情;联系亳州一中为受援学校捐赠图书1700多本和御寒棉衣1200多件;每年资助家庭特困的维吾尔族孩子美合日班·阿布力米提和赛依皮丁·阿不杜喀迪尔,直至其大学毕业。
2020年1月,朱飞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被记功一次。并先后荣获“亳州市教坛新星”“第二届安徽省最美教师”等称号。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李丹崖点评:祖父已至弥留之际,父亲刚刚做完手术,女儿正是撒娇的年纪,朱飞毅然响应组织召唤,成为一名援疆教师。一腔赤诚心,两度援疆路 ,三载春秋,多次联系捐款捐物,千方百计帮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孩子们解决温饱,筑梦腾飞。三千里皖疆路,不舍昼夜支教心,朱飞,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诠释了一位师者的别样使命。
孝老爱亲好人王俊芳:27年独力持家 赡养多病公婆
孝老爱亲好人王俊芳
王俊芳,蒙城县楚村镇大刘村人。1970年生,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这也许就是人生磨难给她留下的烙印。
1994年,刚刚结婚8个月,已经怀有身孕的王俊芳遇到了晴天霹雳,丈夫因车祸去世。
面对精神残疾的婆婆和体弱多病的公公,王俊芳毅然决定扛起家庭重担。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王俊芳将困苦化为力量。当时就靠着四亩半耕地养家糊口。王俊芳学会了使用手摇式拖拉机,在地里没日没夜地劳动。
婆婆的间歇性精神病隔三岔五地发作,王俊芳总是护理在婆婆身旁,一天三顿饭都要进行喂食,精心照顾着,生怕出现点滴意外。27年间,王俊芳从没有出过远门,就是回娘家也都是早去早回,没有在娘家过过夜。正是她的精心照顾,婆婆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后来,公公又不幸患上脑血栓,行动不便并伴有老年痴呆症。
王俊芳没有退缩,无怨无悔地付出着、照顾着。现在,王俊芳的婆婆和公公,均身体状况良好。27年来,王俊芳不仅独自挑起了家里的生活大梁,还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如今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并在省城合肥工作。
王俊芳还是个热心人,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在一线宣传值守。王俊芳有一手好针线活,平日里总是抽时间自己做布鞋,除了给公公婆婆穿以外,还送给了街坊邻居50多双。
2019年,王俊芳先后获得“蒙城好人”,第十一届“感动蒙城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李东点评:你是不幸的,新婚不久痛失爱人;你是善良的,选择了留下赡养公婆,对家庭负责;你又是坚强的,独自一人撑起了一个困苦的家。人的活法有千万种,你却选择了最难、也最让我们仰视的一种。王俊芳,世界以痛吻你,你却报之以歌。真心为你们高兴,阳光正在更多地照进你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