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管狗”植入的除了芯片还有责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亳州晚报报道了蒙城规范养犬一事。通过植入电子芯片等管理手段,城区流浪犬消失了,狗伤人事件大幅下降,养狗造成的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受到市民的肯定和欢迎。

由养狗引发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层出不穷。以狂犬病为例,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我国报告的病例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在众多的狂犬病例中,相当一部分是流浪狗造成的。

如何解决流浪狗问题呢?有的城市采取无害化处理,出现了杀狗、虐狗的现象,受到爱狗人士的反对和市民的批评。诚然,无害化处理不违法,但也与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不相符。因此,蒙城为流浪狗寻“家”并植入电子芯片,达到了妥善处理的目的。

有的爱狗人士提出质疑,在狗的身体里植入电子芯片,安全吗?有没有考虑过狗的“感受”?电子芯片不是新事物,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植入后不会影响狗的生长和健康。爱狗人士们大可不必担心会侵犯“狗权”,狗有了电子芯片,就像携带一张“身份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被安全送回家,得到很好的照料。

如何对待流浪狗,反映了人类怎么做才能与狗和谐相处。今年6月份,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将狗从名单中排除,狗从家畜变成了伴侣,体现了社会对狗的尊重和爱护。

既然人类爱狗,为什么还会有流浪狗呢?事实上,大部分流浪狗都是走失的,而不是遗弃的,这点从蒙城县400多只流浪狗多数被主人认领就能看出来。过去,想帮流浪狗回家很难做到。现在,有了电子芯片,“扫一扫”就能得到狗主人的信息,流浪狗回家还远吗?

植入电子芯片不仅能让流浪狗不再“流浪”,还为养狗人士“植入”了社会责任,解决了一系列养狗问题。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植入芯片,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规范养犬,最终真正实现人类与狗的和谐相处。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