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电脑上写扶贫日记的陈家义
亳州新闻网讯 “2021年来了,新年的曙光洒在了王湾村的土地上,村里欣欣向荣的样子让一切显得都那么美好。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了,我们村的脱贫攻坚战胜利了!”这是元旦假期结束后,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家义返回村后写下的第一篇日记的开头。在驻村扶贫的近4年里,陈家义写下了大约十万字的日记,不仅记录了王湾村发生的变化,也记载了自己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帮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1月13日,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遍地开花,准备去企业务工的村民意气风发……眼前的场景让人很难想到,这个村曾是积贫积弱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夜晚出门伸手不见五指,小伙出门当女婿,姑娘出门不回来……
2017年,作为亳州市下派的第七批驻村帮扶干部,陈家义来到了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虽然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村里的贫困状况还是超出了陈家义的想象,而乡亲们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更是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王湾村没有集体经济,特色产业不明显,缺少致富带头人,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使我深深感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在当年5月17日的日记中,陈家义如此写道:“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
王湾村地处涡河北岸,土地肥沃,陈家义带领扶贫工作队积极推动“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三年多来,王湾村流转土地近3000亩,引进两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3家家庭农场,规模以上养殖场6家,带动30户贫困户务工就业,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
过去几年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如何在王湾村落实落地,都被陈家义写进了扶贫日记里。在这些记录中,既有王湾村发展产业、决战脱贫攻坚的历程,也有王湾村“蝶变”的印记。
“村里合作社的南瓜就要丰收了,每亩收成能达到4000公斤”“最近我和扶贫工作队要做好全省市际交叉互查和‘县摘帽’国家验收准备工作,对脱贫户、未脱贫户和一般农户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今天我们来到蒙城一中,共同商讨助学扶贫的内容”……十万字的扶贫日记中,陈家义驻村工作的点滴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写日记是我的习惯,我喜欢把每天的工作做个总结,方便自己查缺补漏,把工作做得更好。”陈家义说,在日记中,有时候他也会记录自己的所想所感,“喜怒哀乐都有,最多的就是看到乡亲们脸上越来越多笑容时,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些在陈家义眼里“不值一提”的质朴文字,成了一部贫困村脱贫的“纪录片”。2014年,王湾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户354人,贫困发生率达7.74%。如今,该村贫困户已全部清零。
“我们村在已有7个集体发展项目基础上,又争取到县扶持项目资金30万元,与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年增收1.8万元。”陈家义满面笑容地介绍,村里将持续发展产业、拓宽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植能人大户,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树立自己品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会把日记写下去,继续记录我们村发生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