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关于困难群体的公益活动,李迎春都会积极参与。
在公益路上坚持了十余年,李迎春最关注的还是困难群体。“看到他们努力而又艰难地生活着,我就特别心疼,想尽自己的一份力给他们一点帮助和温暖。”李迎春说。
拾荒祖孙成为家人
李迎春走上公益之路,还要从2009年说起。那年深秋,李迎春在涡北农贸城附近看到一位老太太穿着单薄的衣服,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捡废品。李迎春便上前跟老人聊了聊。
这位老人70多岁了,姓丁,这个男孩是她几年前在路边捡的一个弃婴。好心的老人把男孩抱回家,养育在身边,因为儿子儿媳反对,她自己搬出来与男孩单独住在一起,并让男孩唤她“姥姥”。
男孩特别懂事,幼儿园放学,就会跟着姥姥到周边去捡一些废品,补贴家用。李迎春得知这祖孙俩的故事后,决定帮助他们。“我给孩子和老人买了新衣服,给了他们一些钱,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去看看他们,他们需要什么我就买了给他们送去。他们之后搬家,我也没跟他们断了联系。”李迎春说,现在这个男孩已经上初中了,老人也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们已然成了自己的家人。
因为与这祖孙俩的“缘分”,李迎春走上了公益之路。在路上只要遇到看上去生活不太好的老人、孩子,她都会上前跟他们聊一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遇到有年龄大的老人在路边卖菜,她会多买一些,自己吃不完就送给亲朋好友,就是希望老人能早点回家。
努力帮助困难群体
“帮助困难群体是我一直努力的事情。”李迎春说,但是在公益路上的这些年,身边有很多人不理解,她一直希望能找到“同道中人”,互相鼓励,彼此坚定信心,将爱心播洒给更多人。2016年,她加入了亳州市爱心协会,在那里,她遇到了许多与她一样热心公益的兄弟姐妹。
“大家一起做好事,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正能量。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感觉特别开心和充实。”李迎春说。
在爱心协会,大家什么好事都做,慰问环卫工、做春运志愿者、关注留守儿童……但是她最关注的还是困难群体,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贫困家庭,只要有关于他们的爱心活动,李迎春一次不落地参与。
2020年3月,李迎春因表现突出,被选为亳州市爱心协会副会长。同年,她被谯城区文明办评为“实践文明优秀志愿者”,她的家庭还被亳州市妇联评为“最美家庭”。
丈夫是坚强的后盾
李迎春与丈夫一起开了一家回收公司,收购废旧电器。平时生意再忙,她也不会放弃参与爱心活动的机会,而丈夫对她的支持,让她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他一直都非常支持我做公益,是我坚强的后盾。”李迎春说,如果协会通知有活动,丈夫得知后,就会很早出发去送货,提前在工厂外面排队,就是想早点交完货回家照看生意,好让她安心去参加活动。
李迎春与丈夫相识在2003年,那一年她21岁。他们同在一家食品厂工作,缘分将他们拴在了一起。那时,丈夫于黄涛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腿部有残疾。但是李迎春毅然决定嫁给了他。
现在,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也让公婆住上了小洋楼。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依然生活很节俭,但是做公益,他们却是出了名的“大方”。
“比起从前,我们现在日子还算过得去。虽然有了扶贫政策,那些家庭困难的人也有了政府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出一份力,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李迎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