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代言勇担当 凝心聚力谋发展——我市部分市人大代表风采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人大代表刘国英:充实自己 助企升级

作为白酒行业的研发人员,刘国英也是一名“技术型”代表。她长期扎根生产一线,立足企业生产实际,服务生产,精准研发,解决公司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和技术瓶颈,以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因工作业绩突出,2020年,刘国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的刘国英,平时工作无论再忙,她都不忘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始终坚持在学习中履职、在履职中学习,并坚持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优秀的议案建议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水平,不断夯实履职基础。她还常常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车间、社区,积极参加专题调研活动,了解民意,积极为民代言。

近年来,刘国英先后提出了有关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白酒产业发展、电动车管理、垃圾综合治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等议案、建议10多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推动了具体问题的解决。“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代言,为人民服务,这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刘国英表示。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积极履职  振兴乡村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现为谯城区红顺生态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他也是谯城区魏岗镇谭楼村干部。高中毕业后便回到老家谭楼村创业的他,流转土地100余亩,成立了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发展瓜菜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基地面积不断扩大。谭现祥介绍,现在合作社可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超百个,年人均收入增加2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60万元,另外,他还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帮扶了5户贫困户。从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到注册商标、发展壮大,谭现祥的合作社带动了许多村民致富。

从返乡创业到被选为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他积极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努力履行其代表职责,认真走访调研,了解农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市人大代表陈芳清:扎根大地 情系人民

陈芳清,涡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系统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熟悉本学科教学的发展动向,自觉学习进修,拓宽专业知识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陈芳清辅导的各种舞蹈获得多种奖项。2021年,陈芳清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精彩的文艺展演之余,还为涡阳县全县医护工作者以及他们的子女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免费舞蹈、瑜伽、走秀培训,感谢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的辛苦付出。

陈芳清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技术水平上提高,还要求在政治思想水平上有进步,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要求。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陈芳清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到群众中去搜集民意,她参与撰写的多个议案备受关注。“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人大代表,更应该扎根大地、情系人民,为人民代言。今后我将继续聚焦人民群众,突出地域文化,创造出更多思想精深的文艺作品,为发扬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市人大代表黄西亮:关注“三农” 身体力行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的黄西亮是利辛县肖夏玉忠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他也是利辛县汝集镇中华村的村干部。如今,黄西亮的合作社流转土地2600余亩,种植果树,建设反季蔬菜大棚等,年收入逾700万元。为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黄西亮为周边5个村的村民提供了近百个工作岗位,他把这些岗位优先提供给贫困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每月至少可得3000元以上的工资,实现了快速脱贫。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在关心农村农业发展、倾听百姓心声的同时,还要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黄西亮说。2020年疫情突发期间,作为人大代表又是村干部的黄西亮,他白天带头宣传,晚上主动在防疫卡点值班,排查和劝返外来车辆和行人。“新时代,我希望能有更多政策扶持农业发展。比如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建设,改善农村水资源等。”黄西亮表示,将继续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民步入小康。

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扎根基层 发光发热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以种植草莓为生。”市人大代表唐晓梅表示。自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唐晓梅深感责任重大。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2年11月,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自主发展能力和致富带动能力。合作社还积极吸收成员,带动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为周边留守妇女和贫困妇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我将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履行好代表职责,带领全村人增收。”在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之余,唐晓梅不忘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深入走访,认真聆听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并寻找解决的方案。疫情期间,她还主动自费购买消毒用品、口罩、粮食等免费赠予群众,为打赢疫情攻坚战作出个人贡献。“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同时,唐晓梅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市人大代表刘松年:为民代言 带民致富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我时刻注意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为‘三农’发展献言献策。”市人大代表刘松年如是说。刘松年是谯城区年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年来,他通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带领周边村民走上致富路。

如今,刘松年的合作社流转土地800多亩,发展设施蔬菜260亩,现代化智能育苗连栋温室80亩,中药材450亩,平均每天务工人员超50人,其中贫困户每人每年工资不低于3000元的有32人,年务工收入15000元以上的有6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刘松年在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积极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为提高议案建议的质量,刘松年还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调研,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做好人民代言人。“人民代表为人民,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将继续做好农民的代言人,倾听农民发展最迫切的愿望,把农村的问题、农民的困难反映上去,带领农民过上更富足、更幸福的生活。”刘松年说。

市人大代表潘惠卿:一线调研 倾听心声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名来自生产一线岗位的市人大代表,我深知使命在肩。”市人大代表潘惠卿是蒙城县宏健食品公司的质控组组长。作为一名一线生产岗位管理人员,潘惠卿始终牢记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言。在生产生活中,她广泛听取、记录人民群众的意见,就人民群众呼声较高的热点问题,撰写建议。2020年,她经过实地调研后,提交了《大力宣传蒙城县黄牛历史文化》《关怀民营企业职工健康发展》等多个建议,潘惠卿说,看到自己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回复,相应问题的解决也在积极推进中,她感到非常激动。

在日常工作中,潘惠卿也及时将政策红利传送到企业、车间和每一名职工手上,鼓励他们安心工作。潘惠卿表示,市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对她而言是一个至高的荣誉,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真实反映生产一线工人的心声,在两会期间提交相关建议。

市人大代表王洪彪:立足本职 改善医疗

作为蒙城县中医院党委书记,王洪彪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作为市人大代表,王洪彪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职,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及时了解群众呼声。

尽管各项事务繁忙,但是履职以来,王洪彪始终兢兢业业为民服务。他积极改善医院医疗条件,2020年成功创建2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院内中药制剂获批文号,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最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使建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王洪彪多次参与到市人大组织的有关文教、卫生、城建、交通等领域调研活动,把眼光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除此以外,近年来,王洪彪提出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等意见、建议也都得到了有效回应,这些都让他备受鼓舞。市两会召开在即,王洪彪也正在为新的建议忙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为人民保健康。”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