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亳州“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揭晓。2020年度亳州“十大新闻”评选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参与投票,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网民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2020年度亳州“十大新闻”。这些新闻真实见证了2020年亳州的发展成就,记录了亳州前进的足迹。现将这十大新闻刊发如下:
1.“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出台,描绘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新蓝图
2020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亳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全会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亳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建议描绘了亳州“十四五”乃至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的奋斗目标。
2.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交出“十三五”圆满收官的合格答卷
2020年,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06亿元,增长4.1%、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实现218亿元,增长1.7%、居全省第8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4元,增长7.3%、居全省第3位。“十三五”期间,我市综合实力实现重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8个百亿元台阶,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1位;财政收入累计完成950.6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9倍,年均增长10.9%、居全省第2位。亳育小麦首创全省高产纪录,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突破50亿公斤。我市连续4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5年在省对市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连续3年获省稳增长贡献奖,创地级亳州市成立以来最好成绩。五年中,我市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1039次,召开省级以上现场会73次,获省级及以上推介经验做法105次。
3.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暴发以来,我市坚决服从中央、省委统一号令,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创新坚持“五集中”“六个一律”,1个月内控制住疫情,43天实现住院患者“清零”,108例报告确诊病例全部治愈。自2020年2月15日至今未新增患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坚持以“邻长制”为核心,编制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开展实战化演练,推动疫情防控从广泛动员、社区防控向科学防控、专业防控转变。
4.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精准、咬紧牙关,一以贯之、尽锐出战,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省2016-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好”的等次且位次逐年提升。全市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累计减贫54.84万人,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答卷。
5.建立“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贯通社会治理体系延伸到户的“最后一米”
我市探索开展邻长制改革,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片-组-邻”的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全市116个社区、1228个村已全部完成片、组、邻划分,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构建完成,已选配片长9224名、组长26826名、邻长107769名,合计143819名。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贯通了社会治理体系延伸到户的“最后一米”。
6.加强与沪苏浙战略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0年,我市聚焦“一都一区一基地”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建设,与上海市奉贤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浙江省衢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13个沪苏浙园区开展对接合作。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双百万工厂化产业化肉羊养殖、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8家企业获批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单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
7.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路线图出炉,中医药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1月13日,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实施《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为未来10年我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提供了遵循指导。我市坚持以药立市,全力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支持药品研发及生产经营,制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励办法,22个药品品种完成转让落户亳州,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纳入省医保目录;建成中药材组培繁育中心、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园,设立中药产业基金和中药饮片产业集团,推进药明康德(亳州)临床开发基地建设;中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我市中药配方颗粒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作抗疫药物,济人药业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获批进入德国主要城市药房销售、是唯一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的配方颗粒,疏风解毒胶囊成为英国政府“创新英国”全球第一个立项资助的中药。全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192家,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分局在亳州揭牌。
8.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0年,我市32项民生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民生支出32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9%。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79所,公办幼儿园开设食堂、课后延时服务,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总投资63亿元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84个卫生健康项目已开工77个。建成社会化足球场78个。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8201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1个。建成养老服务中心(站)161所。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易涝点整治顺利实施,“城市看海”现象得到根本改变。引江济淮亳州段工程实现供水,长期制约我市发展的水资源短缺、影响群众饮水安全的氟含量过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9.深入实施“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污染防治三年攻坚目标顺利完成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深入实施“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及“23+80+N”涉及亳州问题完成整改,污染防治三年攻坚目标顺利完成。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PM2.5完成年度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3.7个百分点。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芡河鳜鱼青虾水产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河长制改革持续推进,水环境持续向好。扎实开展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保持稳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做法在全国推广。
10.“中国好人”连续四年年度上榜人数全省第一,精神文明建设再结硕果
2020年,我市有11人上榜“中国好人”,“中国好人”连续四年年度上榜人数全省第一。累计上榜“中国好人”173人,获评“安徽好人”149人,评选“亳州好人”506人。中央文明办在我市举办11月“中国好人榜”网上发布活动。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职工、全国最美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安徽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亳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张孝飞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好人”不断涌现并形成规模效应,展现了厚德亳州的良好形象和文化内涵。颁布施行《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蝉联省级文明城市称号。(许发夫/文字整理 张延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