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卖货并不难,我的产品我代言。”今年以来,蒙城县电商扶贫出现了新“景观”,一批脱困户走出田头,走进镜头,纷纷当起了自己产品的直播带货主播。“人在家中坐,钱从线上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亮点。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桌前摆满自己地里生产的鲜活农产品。云端展示,网上吆喝,小小的网上直播间象地摊一样简单实用。
进入10月份以来,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玉皖非常忙碌。上午到自家地里挖红薯拔萝卜,下午坐在手机前直播带货。
“现在卖的是红薯和萝卜,红薯现在当地一斤九毛钱左右,萝卜一斤一块钱左右,我从网上卖到南方城市,萝卜和红薯价格都是5斤10块钱,一天成交20多单,能卖300块钱左右。”王玉皖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玉皖是个能人,十多亩红薯、两亩萝卜都是自己种的,卖完大概有个四万块钱。”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宣传委员高跃介绍说。
王玉皖肢体四级残疾,以前在温州打工,生活比较富裕。2016年他父亲患上了肺癌,为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玉皖2017年就脱贫了,她从许疃镇电商小镇上了解到网上卖农产品效益比较好,就果断把家里的6亩承包地拿出4亩栽植了红薯,并引进了紫薯、蜜薯等城市居民喜欢的新品种,春季光在网上卖红薯秧苗就卖了两万块钱。”从一个刚刚脱贫的农民转变为屏幕前大方自如展示自己地里产品的带货主播,我刚开始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高跃对王玉皖的转变感到由衷的高兴。
“身残志坚的强哥”是蒙城县三义镇三塔村脱贫户侯付强的网名。今年42岁的侯付强肢体三级残疾,因残于2017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侯付强用弟弟打工挣的钱引进了200对种鸽。2019年底,他开始了规模化肉鸽养殖之路,投入7万多元搭建了300平方米的肉鸽养殖大棚。
今年春天,侯付强的600对种鸽下蛋了,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肉鸽养殖之路陷入了困境,他被逼走上了自己直播带货的道路。他在两个自媒体平台都注册了账号,自己拍画面、找音乐,制作短视频,他的自媒体平台吸引了不少粉丝,结识了很多有爱心的朋友。现在他的肉鸽养殖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肉鸽市场价格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
今年以来,蒙城县加大对农村电商网点业务培训力度,重点向各网点培训网点管理系统操作、平台直播与平台运营。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优秀致富带头人带头网络直播为扶贫产品带货,并向有直播带货意愿的脱困户传授直播经验。
目前,蒙城县共有电商网点198个,其中综合服务网点48个、便民网点150个。今年1-10月份,实现电商交易额19.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1.76亿元,同比增长178%。
(戴树林 邓琳 记者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