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又将如何创新发展?在3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部门进行了详细解答。
发布会现场
去年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抗疫情、稳就业、降费率、强人才、治欠薪、防风险……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去年全市人社系统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努力稳定就业、盘活人力资源、抓好社会保障,成绩可圈可点。
就业总体局势稳中向好。去年,人社部门常态化开展“2+N”招聘、“四进一促”、“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助您创业等活动,打造了“夜市招聘”“外出务工管理系统”“就业创业助成才”等多项“行风建设”服务品牌。返岗复工期间,市、县(区)成立返岗就业指挥部,促进130多万农民工实现返岗就业。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9%。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社保费减免返补政策。202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3.9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227.96万人。累计减免企业社保费4.55亿元,退回社保费294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费返还企业2212家、2994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792人、222万元。
人事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去年,我市扎实推进技能强市建设,开展补贴性培训6.95万人次,岗前技能培训1.75万人次。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劳动用工备案22.15万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8.5%,调解结案率65%。推广建设领域实名制登记及工资支付监管信息化平台,农民工实名制登记32.21万人,追发5968名劳动者工资待遇2894.12万元。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六项制度”,被作为先进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就业脱贫工程精准有力。去年,我市人社部门成立了人社扶贫专班,全力推动“五个一批”扶贫政策落实,全市15.5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建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包保机制,开发安置扶贫公益性岗位3.45万人,创新开展汽车驾驶员技能脱贫培训,累计参加培训6455人,已有2441人取得驾照,让大家一技在手、终身受益。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26项证明事项采取告知承诺制,193项人社业务纳入网上办事。同时全力推动“人社服务快办行动”,10个打包一件事形成了标准化清单,25个提速办事项全部落实。
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稳就业仍然是今年人社部门的重要任务。
今年,人社部门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稳定就业形势,继续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来亳留亳就业创业政策,举办“创业大讲堂”“创业特训营”等活动,力争完成创业培训2200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4.8亿元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坚持把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让社保政策“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进三产、进网络”,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水平和待遇发放水平。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创建工作,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工作。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支持技师学院举办预备技师班,实施家政业提质扩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药都工匠”职业能力大赛;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组织开展夏冬两季根治欠薪攻坚等专项检查,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进完善新生代新业态农民工权益维护制度,持续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评价确认,加强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
着力调和就业难招工难
目前我市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很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大,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当天的发布会还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据了解,当前我市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岗位需求与劳动力的供给不匹配,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岗位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就业能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今年是最后一年。前两年开展的补贴性培训超过了10万人次。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提升培训质量。为此,人社部门把今年特别定位为“技能提升质量年”,重点是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合理延长培训时长,合理确定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全面实施实名制管理,着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于技能培训政策,人社部门提醒企业可关注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按照要求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并提高技能等级的,将分别给予企业、职工培训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