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助脱贫 添绿增收促双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专业机械在起树苗

亳州新闻网讯 连日来,在利辛县汝集镇刘店村孙刘庄的一处育苗地里,脱贫户刘景春指导专业挖树机械将自己培育三年的树苗不断起出。很快,这些树苗将全部移栽到当地白玉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等植树造林现场。

69岁的刘景春因家庭困难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刘景春栽植了2亩地163株榉树苗,经过三年的精心养护,目前已经达到成品苗标准。“政府一亩地一年补助1000块钱,树苗移走还有收益,现在我吃穿住都不愁了,生活有了保障。” 刘景春高兴地说道。刘景春因此脱贫。

刘店村像刘景春一样的脱贫户有86户,共栽植绿化树苗194亩,目前由镇村统一安排,都在陆续移栽到白玉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等植树造林现场。“这些苗木主要用于村庄道路两侧、沟边河边绿化,通过栽树给脱困户增收。” 刘店村党总支书记孙涛说。

在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利辛县汝集镇充分发挥生态建设的带贫作用,通过鼓励脱贫户培育树苗、优先购买脱贫户成品树苗及吸纳脱贫户直接参与造林及管护等措施,让脱贫攻坚成果在生态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

“我们在今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充分发挥河长、林长及全镇43名生态护林员的日常巡查管护作用,解决后续种植管护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 汝集镇人大主席刘晓强介绍,汝集镇今年有3700多亩、22万余株树木的植树造林计划,主要在西淝河沿岸和清沟沥水后的白玉港两岸。为确保造林质量,汝集镇实行了镇村联动管理,将新增生态护林岗位全部投向脱贫户,进一步促进脱贫户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