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精彩的脱贫攻坚“亳州答卷”

今日起亳州晚报推出系列报道,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脱贫攻坚成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作为全省5个脱贫攻坚重点市之一,我市所辖三县一区中,利辛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涡阳县、蒙城县、谯城区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95万人、贫困村286个,贫困发生率9.6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精准、咬紧牙关,一以贯之、尽锐出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这是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我市圆满完成历年减贫任务,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其中谯城区、蒙城县为全省首批摘帽县区,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累计减贫54.84 万人。在省2016-2019年成效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好”的等次,且位次逐年提升。

这是一份写满幸福感的答卷。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我市累计发放教育扶贫资助资金27.3亿元,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健康脱贫“351”“180”政策惠及906.02万人次,完成危房改造8.1万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8处,545.6万农村居民实现安全饮水。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0011元,年均增长20%,实现吃穿不愁。

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674公里,所有自然村实现通硬化路,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全面消除,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全面实现,全面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实现村村通宽带,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我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20年286个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7.2万元。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8006元增长到2019年的14102元,年均增长9.9%。

这是一份映照初心使命的答卷。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我市为286个贫困村和60个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选派1047名帮扶干部,为10308个自然村配备扶贫小组长,扶贫领域作风和能力建设持续向好,一大批经过脱贫攻坚锤炼的优秀干部快速成长,在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灾情应对等各项工作中积极主动作为,群众获得感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日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系列报道,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