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出炉 盘一盘咱们的家底又厚实了多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亳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亳州调查队公布《亳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等十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亳州市2020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状况。

2020 年,航拍镜头下的亳州高新区(资料图)   张延林 摄

GDP突破1800亿元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生产总值(GDP)18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31.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918.2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6:35.6:50.8调整为14.2:35.0:50.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2%。

2020年全年财政收入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4亿元,增长0.2%。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下降5.8%,企业所得税增长3.2%。财政支出391亿元,增长4.7%,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10.9%、19.5%、8.7%、11.4%。不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3亿元,占总支出的83.9%。深入实施32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2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8%。

202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出口9.2亿美元,增长9.3%;进口1.4亿美元,下降30.3%。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5.3%,贸易型企业出口增长29.1%。从出口商品看,中药材出口增长0.04%,机电产品下降69.0%。全市孵化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3家。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亿美元。全年入境旅游人数4394人次,国内游客188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9.4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5.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39.3亿元。

全年粮食产量505.2万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产量4.4万吨,增长6.4%。棉花产量0.8万吨,下降24.2%。蔬菜产量296.3万吨,增长4.7%。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72万头,比上年增长19.8%;全年生猪出栏256万头,增长2.5%。皖北黑猪、皖北斗鸡(亳州斗鸡)、黄淮山羊等3个品种列入省级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目录。年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70家,较上年新增10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6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39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3个。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0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3.6亿元,增长9.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61.9亿元,下降0.1%;住户存款余额1684.1亿元,增长14.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8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0.4亿元,增长19.6%。其中,短期贷款953.1亿元,增长15.8%;中长期贷款1400.8亿元,增长24.1%,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741.0亿元,增长34.4%。

五大主导行业贡献大

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9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增幅分别比规模工业高了4.9个百分点和91.2个百分点。

全市30个工业行业中,16个保持增长,增长面达53.3%,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的12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1.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5.8%,医药制造业增长9.7%,汽车制造业增长24.1%,五大主导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7.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4%;营业利税总额增长4.9%;利润总额增长5.5%。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11个行业利润均超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7.0亿元,比上年增长4.7%。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75家,比上年增加18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6.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8.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86.5万平方米。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0.1%;民间投资下降3.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商品房销售面积704.0万平方米,增长4.7%;商品房销售额419.6亿元,增长0.1%。

2020年,901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0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83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6.5%;计划开工项目新开工199个,开工率84.3%;竣工项目103个,竣工率128.8%。涡阳县信和光能硼硅玻璃制品生产、蒙城县繁枫真空产业园、利辛县明峰纺织年产10000万米纺织品织造、谯城区济人药业医药产业园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或主体完工。古井贡酒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涡阳县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钢结构(重钢)生产、涡阳县金沙河生产基地、蒙城县瑞蒙科技年产500万平方米无机保温装饰板、利辛县万达广场、谯城区福派园(亳州)食品产业园、亳州高新区绿地城际空间站、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浪潮云计算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以上项目加快建设。

私人汽车达61.1万辆

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68.2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6‰;死亡人口3.5万人,死亡率为5.3‰;人口自然增长率10.3‰。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59元,比上年增长5.4%。人均消费性支出22007元,增长4.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5.0%,衣着下降18.0%,居住增长20.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19.7%。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3%,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3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93元,增长8.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1%,衣着下降5.9%,居住增长63.8%,交通下降43.0%。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8平方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8万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997个,公益性岗位2865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7%,较上年下降0.3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0.1万辆,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私人汽车61.1万辆,增长8.4%。轿车拥有量30.9万辆,增长10.0%,其中私人轿车30.2万辆,增长10.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61.1亿元,增长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0.6亿元,增长2.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908.9亿元,增长4.7%;餐饮收入82.8亿元,下降15.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01.9亿元,增长2.3%。

人民生活更有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2.4万人,比上年增长9.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0.3万人,增长9.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7.1万人,增长3.2%;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3.0万人,增长20.5%;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63.2万人,增长0.2%。全市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发放低保金10.5亿元,城镇低保年末保障9194人,农村低保年末保障22.8万人。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0万人。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78家

2020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万人,比上年增长5.8%。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8家,总数达178家。各类科技成果41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4项。主要科技成果有: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关键技术及临床研究”、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HL-20多吸附环保水处理复合纱”、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中涡18”等。

2020年获批2家省级众创空间,新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新备案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7家,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传统大豆酿造调味品机械化标准化工程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华佗牌救心丸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提升项目获201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加大科普中国e站建设力度,建设科普中国e站13个。成功举办第十届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暨发明创造大赛。

现有省级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7家,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设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11家,药明康德等国内顶级研发团队入驻亳州。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72件,授权专利4452件。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14项。亳州市科技馆正式运营。

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超70%

2020年全年市中心城区共投入城市建设维护资金26.8亿元。市区新修主干路网70.6公里,配套设施正在完善。新增公园、街头游园39个,完成海绵城市建设4.1平方公里。年末园林绿地面积408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1平方米。开通5G基站1300个,5G网络实现市中心城区和三县县城主要区域全覆盖。累计完成72条道路雨污分流和248个易涝点整治,“城市看海”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成功获批国家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验收。亳州市和蒙城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文明城市,谯城区获评省文明城区,涡阳县、利辛县获评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56个,8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使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2%,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9%,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93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程20处,惠及23万人。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20个。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省级重点示范村16个。获评全国文明村镇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

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79所,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55所,公办幼儿园开设食堂、课后延时服务加快推开。亳州学院顺利通过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即将开工建设。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建设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筹建卫生健康项目84个,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等一批新项目加快推进。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8730个,其中体育场21个,体育馆3座,建成社会化足球场78个。

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阜蒙淮城际铁路、亳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亳州机场开工在即,涡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11个国省干线改造项目建设里程205公里,亳蒙城际铁路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2020年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2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0.2%。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1.2%。水质较去年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4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2.9分贝。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为169.0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污染达标区面积44.9平方公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