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涡河岸边长大的王双喜,为了保护“母亲河”的环境,组织志愿者发起了“护卫母亲河”行动,到涡河岸边捡拾垃圾,用竹竿、网兜等打捞塑料瓶、枯枝烂叶等,先后荣获全国第八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最佳公益标兵、“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徒步涡河 捡拾垃圾
参加工作后,王双喜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成为一名志愿者。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亳州的“母亲河”——涡河变了模样,有些心痛。
“我是在涡河岸边长大的,涡河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美丽、清澈的,是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地方,但是我发现现在很多人不懂得保护环境,将垃圾丢到涡河里。”王双喜说,他当时就想要做点什么,即使不能立即有改变,但至少要行动起来。他开始利用工作之余沿涡河岸边捡拾垃圾,把岸边的白色垃圾等尽量清理出来。
起初,大家对他的行为很不理解,“靠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把涡河的垃圾都捡完吗?你能坚持多久?”但是王双喜觉得:“不能因为觉得有困难就不去行动,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母亲河’回到过去美丽的样子。”
发起活动 共同参与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涡河环境,王双喜结合在市民中兴起的徒步健身活动,发起了“健身+公益+环保”的新颖模式。每周末,王双喜就会召集志愿者到涡河岸边捡拾垃圾,当起河道美容师,用竹竿、网兜打捞河里的塑料盒、塑料瓶、枯枝烂叶等。有时还租用别人的船去涡河中清除杂草和漂浮物。
这一捡,让他们捡上了瘾,但是人手毕竟有限,王双喜就带动一家人做公益,又喊了一起做公益的朋友带动家人加入到队伍中,每个周末在固定的地点花戏楼广场组织徒步爱好者一起沿涡河边徒步边捡拾垃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
“每个周末,都是他最早来到花戏楼广场的集合地点,准备好了东西在等大家。”一位经常参加徒步捡拾垃圾的志愿者说,开始大家都是觉得好玩,临时参加活动,后来都成了志愿者,“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看着涡河变得干净了,觉得我们做的事特别有意义。”
多种形式 保护环境
随着对志愿活动的深度参与,王双喜成了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截至目前,他所带领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已开展护卫“母亲河”活动千余次,王双喜被多地邀请分享成功经验。
由于王双喜及志愿者的不懈努力,加之政府对涡河的大力治理,目前涡河亳州段的水质有较大提高,两岸环境也大为改观,杨柳依依,花团锦簇,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除了徒步捡拾垃圾,王双喜还组织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市户外运动协会等多家社会组织连续多年开展环保系列活动,如“节约用水,珍惜水源”主题活动、禁燃烟花爆竹宣传、“禁烧秸秆,拥抱蓝天”宣传活动等,努力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颗星,光芒微小,但多颗星星就能照亮黑暗的夜空。愿志愿者们共同努力,把这团火燃烧得更旺,努力为家乡的生态环保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王双喜说。